中合村
中合村原名沧州屋子。原址位于新户镇政府现办公楼南18公里处,东靠马新河,北与艾合村接壤,南靠马家水库,西邻龙四路。全村土地面积6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360亩,土质属沙碱性土壤。主要种植棉花、玉米、高梁、小麦等农作物。
2015年全村27户,72人。主要有孙、马、魏、孙、高等姓氏。其中,马姓、由沾化县迁入,孙姓主要从下河流口迁入,魏姓由阳信县迁入,张姓由河北省沧州市迁入,高姓由济宁迁入。
该村2008年整村搬迁到马家村。老村的荒碱地改造成台田80亩,水面80亩,台田上种植棉花,水面养殖鱼虾。2013年全镇搞土地开发再利用,又把台田全部开发成了农田。2015年整村搬迁到明湖社区。
战乱时期的沧州屋子
沧州屋子1927年建村。1927年,河北省沧州人张俊普举家迁来此地垦荒种地,人称沧州屋子。随后,高广贞等人也相继迁移过来,逐渐形成了村庄。1950年始改村名为中合。
别看现在中合村人少地狭,但历史上也曾辉煌过,鼎盛时期有人口300多人。建村初期,为了防匪抗匪,几十户人家用苇子、秫秸围村扎起寨墙,两边糊泥,俨然“铜墙铁壁”。既能围栏防风,又能防盗蔽匪。关键是村民有玩枪的习惯,几乎家家养枪,一有动静,全村联动,一起放枪,一般的匪敌盗贼不敢轻易进村。
然而村寨再固若金汤,村民再齐心,也难敌强敌入侵。据村民85岁的高照珍回忆,1943年,日本鬼子二十一天大扫荡,一百多鬼子窜到村里来,有的村民吓跑了,没来得及跑的躲在暗处不敢出来。当时村里比较有威望的马如存,为了让村子免遭祸害,主动出来迎接,说着好话。马如存本是种地的农民,喜欢干净,穿一长袍,当时又是冬天农闲时节,面部没受汗渍日晒,白净体面,鬼子不相信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误认为他是八路军,遂“八格牙路”,对他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
高照珍说,那年她12岁,她和几个小伙伴正被鬼子逼着喂马,抱来萝卜缨子什么的。马如存先是被鬼子往鼻子眼里灌辣椒水,逼他说出八路军藏在哪儿,后又被几个鬼子抓着头发一次次摁进一个盛满水的大水缸里。其中在场的一个孩子吓哭了,跑着找到马如存的家人,马如存老伴忘了危险,不管不顾,拖大领小,带着几个孩子赶紧跑来,给鬼子下跪磕头,说些好听的话,鬼子哪里肯听,几脚把他们娘几个都踹倒在地,仍然折磨马如存。马如存被水灌得昏死了过去。
鬼子祸害了一顿之后走了,家人以及村民们赶紧对奄奄一息的马如存进行了抢救,把他放到一个高的地方,头下脚上,有的扒嘴,有的压腹,黄水汩汩地从他嘴里流淌出来。高照珍说,合该他命大,居然活过来了。说完,她还一个劲地骂鬼子。
当被问及马如存后来的情况时,高照珍补充说,后来他一病不起,躺了差不多一年。不过,他活了82岁,1970年才去世。
一路艰辛,一路歌
建村初期,中合村周围一片荒碱地,生产条件极差,农作物种植单一,主要作物为高梁、大豆,缺少生产工具、牲畜、水源,靠挖水坑取水,没房子、住地屋子、篱笆屋。靠天吃饭,遇到灾害,只能是挖野菜充饥,或去流浪乞讨。
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成立互住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生产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生产管理体制的制约,“大锅饭”的弊端,土地产出率低,村民生活非常拮据,仅仅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合村全面推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种田的积极性,村民自动学习新的科学知识,接受新的种植模式,在水利设施上,国家在1967年投资建成刘0干渠,并在1975年投资建成六支排,1989年建成马家水库,利用水库蓄水,中合村的土地浇上了黄河水,粮食产量猛增,村民的生活一年年富裕起来,家家盖起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户户购置了新家具,新型生产机械。
1997年,遇上了百年不遇的水旱灾害,玉米、大豆、棉花几乎颗粒无收,并受到大风暴潮袭击,损失严重。通过这次教训,村民认识到必须对本村的土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民对水利设施、盐碱土地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经过国家开发和村民的努力,终于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状况,大部分低产田、撂荒地都被开发成为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
进入21世纪,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全村整体搬迁入住楼房,部分村民住上了楼房,购买了汽车、电脑、空调、手机、洗衣机、冰箱、液晶彩电;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用上了自来水、节能灯,真正实现了解放初期的“点灯不用油、推磨不用牛、看戏在炕头”的理想,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丰收。
三迁其村为富裕
中合村从建村以来三迁其村,这在河口区的历史上是少有的村落记忆。第一次是2005年,村民们遵从了“树挪死人挪活”的生存原则,从沧州屋子原址搬迁到马家村。原来的村址土地碱化严重,树不长草不活,房屋光秃秃无遮无拦,一度周边的人都管这个村叫碱场屋子。村里人口外流,有的回原籍,有的搬迁到别的村;留下来的人家,女孩子外嫁,男孩子娶不上媳妇。鉴于此,在上级政府的建议支持下,于2005年全村搬迁至附近的马家村,与马家村村庄合二为一,成了一个自然村,不过行政核算上,中合村仍然单列,和原来一样。
第二次变迁,是第三次搬迁的前奏,2013年新户镇动议在西南一隅马家附近建造新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明湖社区。政府的行为得到了包括中合马家在内的几个村的积极响应,为了富裕、为了幸福,他们丢弃了“穷家难舍”的理念,投亲奔友,化整为零,分散到了周边各地。有形的中合村没有了,可是无形的东西却源源不断地向中合村汇聚而来,这其中包括美丽、舒服、富强、幸福等。其间村民们的生活虽艰苦,有的从几十里外租住的地方来回种地,但他们无怨无悔,幸福地等待着等待着。
终于,两年之后的2015年来临了,这是中合村最最快乐幸福的一年,这一年春天中合村第三次搬迁新居。分楼房的那天,分散而居的村民们汇聚到了明湖社区,他们看啊,瞧啊,说啊,跳啊!有的喜极而泣。这一年里,村民们陆续搬进了新居,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一个种地的农民居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里,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老宅基、老村庄失而复得,且天翻地覆不再是破破烂烂的老样子,有的村民当即喊出共产党万岁,社会主义好的口号。
孟母三迁为的是孩子受教育有一个好的环境,中合三迁为的是村民们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如今当年的马家人,出进有轿车,息住有楼房,生活比蜜甜,今非昔比了。
村旁湾边一棵树
别看中合村建村不晚,先人们来到这儿的时候还是肥水沃土,然而没有几十年的光景,不知什么原因,先人们占下的这片土地日渐碱化,到后来可耕地面积剩下的很少了。尤其是村庄周围一片白茫茫,草不生,树不长,连耐碱的荆条棵子都少见,光秃秃,整个的村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改革开放之前,村里只剩下了唯一的一棵柳树。
据村里的老人高照兰、高照德、孙玉香等人回忆,它是村民李明亮当年栽下的,同时栽下的还有许多棵,可是仅存活了这一棵,以后又有人栽种,但因为土地碱化,再也没有活下来的了。
这棵树长得并不高大,甚至形象也不完美,紧靠村街,斜斜地生长在一个大水湾边。树身不粗,仅有大碗口粗细,树皮粗糙,显示着经风沐雨的沧桑;树冠也不蓬勃,像一顶大伞,撑持在头顶不远的上方;树身不高也不直,像位饱经风霜的弯腰老人,面朝西边,似在回忆过去的岁月。就是这么一棵不起眼的树,却给村民们带来了无限的便利、快乐和惬意。夏天,妇女们三五成群,在树下阴凉里边清洗着衣服边嘻嘻哈哈地说着家庭孩子男人;树下的大湾里小朋友们洗澡游戏,有那调皮的,爬到树杈上,然后喊个一二三,嘭嘭嘭,一齐或相跟着跳进水里,水面激起一片水花。集体的时候,春天,生产队在树下商量播种;夏秋在树下安排活路……这棵树见证了中合村的变迁和兴衰,见证了每家每户村民们的成长和经历。300多口人规模的村庄,因为土地的日渐碱化,回老家的回老家,投奔他处的投奔他处,后来村里只剩下了70多口人。留下来的人,与树同伴,在这片天地上共命运。
物以稀为贵。这是一棵顽强之树!精神之树!就是这棵村边独一无二的大树,让村里的人有了希望,有了奔头,有了过好日子的决心。先人们耕耘的这片土地虽然碱化了,但鸭儿不嫌窝穷,只要有改天换地的决心和气概,就一定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像这棵树一样,虽然扎在碱土里,但只要顽强地生存、生长,就一定能长成窜天大树。这不就是中合村人的一种精神吗?!
人物简介
马树中 曾担任福建83师二四七团警卫班班长,参加过东山战役,解放马足岛战役。
村里历任带头人
1947年12月魏勇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合村第一名党员。1970年1月建立党支部,马树忠任支部书记,隶属于中共太平公社委员会。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分别是:马树忠、
魏清臣、马相同。
历任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分别是:
革委会主任蔺虎亭;生产大队长张俊普;管委会主任张俊普;村委会主任张后同(音)、马相同、魏希成。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