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顷村

关键词:

  八顷村位于新户镇政府现驻地东5.5公里处,东邻中合村,北邻郭局村,南邻兴合村,西邻公司村。全村土地面积20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900亩,土质属红粘碱性土壤。主要种植棉花、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作物。

  2015年全村52户,145人。主要有张姓7户20人,祖籍利津县张家,于1941由郭局迁入。陈姓4户18人,祖籍利津县北岭村,于1941年由郭局迁入。吴姓4户17人,祖籍博兴县幸福镇,于1942年由郭局迁入。李姓11户29人,祖籍泰安市,于1941年由郭局迁入。常姓2户8人,祖籍利津县张家,于1941年由郭局迁入。石姓10户19人,祖籍泰安市,于1941年由郭局迁入。王姓11户23人,祖籍泰安市,于1941年由郭局迁入。宋姓4户19人,祖籍利津县张家,于1941年由郭局迁入。郭姓2户6人,于1941年由利津张家迁入郭局,后迁入本村。

  八顷村名的来历以及行政归属沿革

  1940年,原籍本省博兴县的吴文才,由新户郭局迁此立村。因此处土地南北各八百亩,故取名为八顷。本村居南八顷地段,故立村名为南八顷,后改称八顷。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时,八顷村隶属新户公社党委,为新户公社八顷大队,属滨州沾化县。1983年东营市成立,划归东营市河口区。1984年农村体制改革时,撤消了大队名称。南八顷大队改为八顷村民委员会。1991年,河口区人民政府将本村标准名称简化为八顷村。

  1958年,全国普遍建立人民公社。同年10月,沾化县在今河口境内建立包括郭局人民公社在内的4个人民公社,八顷村改为八倾生产大队,隶属郭局人民公社管辖。1965年2月,建立郭局渔业公社,八倾生产大队划归老鸦人民公社管辖。1968年撤销老鸦人民公社,八倾生产大队划归新户人民公社管辖。

  1983年10月,东营市正式成立,设立河口区,八倾生产大队随之新户人民公社划归河口区。1984年河口区政府筹建,新户人民公社辖区所有生产大队由利津县代管一年。1984年7月,新户人民公社撤销,建立新户乡,八倾生产大队改称为八顷村。1984年12月,八顷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宋玉歧当选为八顷村村民委员会主任。

  1984年9月,河口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85年始新户乡所辖村全部由河口区接管。1910年5月,撤销新户乡,原新户乡与太平乡合并建立新户镇。

  发展足迹

  建村初期,八顷村生产条件差,农作物种植单一,主要作物为高梁、大豆,缺少生产工具、牲畜、水源,靠挖水坑取水,没房子、住地屋子、篱笆屋。靠天吃饭,遇到灾害,只能是挖野菜充饥,或去流浪乞讨。

  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成立互住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生产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生产管理体制的制约,“大锅饭”的弊端,土地产出率低,村民生活非常拮据,仅仅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八顷村全面推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自动学习新的科学知识,接受新的种植模式,在水利设施上,国家在1965年建成郭局干渠,并在村南开发土地1500亩,浇上了黄河水,粮食产量猛增,村民的生活一年年富裕起来,家家盖起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户户购置了新家具,新型生产机械。1989年通电后集体购买了大功率抽水机,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

  1997年,遇上了百年不遇的水旱灾害,玉米、大豆、棉花几乎颗粒无收,并受到大风暴潮袭击,损失严重。通过这次教训,村民认识到必须对本村的土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民对水利设施、盐碱土地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经过国家开发和村民的努力,终于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状况,大部分低产田、撂荒地都被开发成为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同时在村北开发土地800亩,开挖水库可蓄水2万多方。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惠民政策,免除了农业税,种粮食实行直补,购买家电及大型农业机械都有现金补贴,2015年人均收入达11000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60岁以上老年人享有基础养老金,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解决村民看病难、老年人养老难和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部分村民住上了新房,购买了汽车、电脑、空调、手机、洗衣机、冰箱、液晶彩电;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用上了自来水、节能灯,真正实现了解放初期的“点灯不用油、推磨不用牛、看戏在炕头”的理想,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丰收。

  红白公事的变迁

  结婚风俗的变迁是:在1966年以前是骑马坐轿吹吹打打,庆祝三天;从1966年到1980年只是骑自行车迎娶,待客三天;从1981年到1990年是开拖拉机迎娶,并有吹鼓手相伴,待客三天,从1991年以后,是开汽车迎娶,并吹吹打打,把待客三天改为一天。

  丧葬风俗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970年以前到建村初期;第二阶段是从1970年到2000年;第三阶段是2000年以后。第一阶段的风俗习惯是人去世后,家门贴白纸以示告人,并用苇席一卷,即入土为安,孝子用白布封鞋,穿孝衣,并烧香、烧纸、磕头、拜谢,丧期三天;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最大的不同是把死者进行火化,火化后装入棺材再入土,孝子摆酒席以谢亲朋村民,其它与第一阶段变化不大;第三阶段即2000年以后,这期间,变化较大,在这期间本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充分听取了村民和有关知名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整个的执行情况接受村两委和村民的监督。红白理事会的宗旨是易风易俗、勤俭节约,为家庭、村民和谐创造条件。在这阶段把丧期改为二天,并死者一律不用棺材,孝子不封白鞋、不穿孝衣、不用吹鼓手、不用车子、马、不用随丧礼品、不喝酒、只吃一个大锅菜、不抽好烟、一切从俭。

  村里历任带头人

  历任党支部书记分别是:尚风义、李学良、吴文宝、陈本乐、刘学东(挂职)、宋玉德。

  历任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分别是:吴文路、尚风义、李学温、李学良、吴文宝、宋玉歧、李学良、李秋生、王秀春、郭茂德、王秀胜、宋玉德、张明良。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