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街道 双河镇村

关键词:

  双河镇村位于垦利街道办事处驻地西2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35′,东经118°31′。北倚黄河大堤,南与镇西路相接,东与永兴村相邻,西与西冯村相望。1982年至1987年,全村进行整体搬迁。新村在原村的位置向西南方向移居300米左右。全村有240户,726人,除佟姓1户为满族外,其余皆汉族。土地面积3200亩(含房台、四号桩及黄河南、黄河北滩地),其中,房台面积174亩,围村土地800亩。2012年至2013年,现有围村土地全部实行了土地流转,种植了树木。土质属沙碱性。主产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

村名来历

  1913年,王成九等10余户灾民,从寿光县大家洼迁此建村。立村初,村庄建于黄河故道以南,始住地屋子,故得名“王成九屋子”。1929年,因黄河水泛滥决堤,村民被迫逃散寄居他乡。1931年,村民又重返旧址,重建村庄于原黄河故道与今黄河之间,故由此得名“双河镇”。1980年立双河镇大队。1984年,立双河镇村民委员会至今。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王、张、袁、刘、黄、吴、任、朱、孙、李、陈、宋、盖、佟14姓。

  王姓分别于1913至199年由寿光县七里庄、盐墩村、河套村、太平村迁入。

  张姓分别于1933至1949年由寿光县大家洼镇张呈村、河套村迁入。

  袁姓分别于1930至1944年由寿光县咸村、周疃村和田柳乡村袁刘村迁入。

  刘姓分别于1920至1940年由寿光县李呈村迁入。

  黄姓  1940年,由寿光县筏子口迁入。

  吴姓  1951年,由寿光县半截河村迁入。

  任姓分别于1948至1952年由寿光县太平村和小大家洼迁入。

  朱姓  1953年,由寿光县石桥村迁入。

  孙姓分别于1953至1946年由寿光县榆园村、孙家村、南陈村迁入。

  李姓  1936年,由寿光县李家官庄迁入。

  陈姓  1926年,由寿光县宋家庄子迁入。

  宋姓  1931年,由今东营区辛店村迁入。

  盖姓  1946年,由今郝家镇孙家村迁人。

  佟姓  1967年,由天津市和平区投亲迁入。

经济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垦区这片土地,尽管黄河淤积了大量的土地,但并无兴修水利之举,黄河堤坝低矮单薄,千疮百孔,经常泛滥成灾,人民深受河害之苦。农业受大自然的摆布,遇旱不能浇灌,遇涝不能排水,生产无保障,甚至有种无收。由于该村土地较少,来此垦荒的人们,多以扛长工、打短工度日。个体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多以种植大豆、高粱、小麦。种植结构单一,靠天吃饭,粮食亩产仅有60公斤左右。如遇灾荒之年和婚、丧、嫁、娶,多数农户就得靠求亲靠友和借高利贷勉强度日,而且土匪猖獗,时有战乱,农民缴粮纳税后,所剩无几,常年过着半菜半粮和朝不保夕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受农村经济体制的制约和三年困难时期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文化大革命”时期,“共产风”“浮夸风”“割资本主义尾巴”等因素的严重影响,又给广大群众造成了年年搞生产、户户吃供应的局面。群众的温饱问题一直得不到彻底解决。

  直到1969年,民丰公社在黄河一号坝头修建了一号扬水站,开挖了一、二、三分干,引来黄河水,实行大面积的旱田改水田和水稻种植,双河镇围村的荒碱地才得到充分利用。当年全村开发种植水稻480亩,水稻亩产量超过400公斤。从此,农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村内群众自发先后搞起了多种经营项目。个体运输联合体、饮食服务业、建筑业、淡水养殖、挖掘机、泥浆泵、油品运输、劳务公司、劳务输岀、环保污染承包等致富项目应运而生。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多项惠民政策,免除了农业税,按种粮面积实行现金补贴。家电下乡、大型农业机械下乡均有现金补贴,新型农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60元的基础养老金。70岁至99岁的老人另外分别补贴260元至1080元。基本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农村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免费上学,车接车送,政府补贴。困难户有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有助残金。村民生活越来越富裕。

  目前,全村有大型自备吊车12辆,挖掘机3台,泥浆泵5台,淡水养殖9户,养猪5户,养绵羊200只以上规模的1户,养山羊100只以上规模的1户,家家有彩电,户户有冰箱,洗衣机、电动车、太阳能基本普及。人人有手机,不少村民还安装了土暖气、空调。三分之一的农户买了轿车,五分之一的农户在城里买了楼房,户户砖瓦房,电脑网络入户率达50%。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10元。

知名人士

  王义纯  1925年11月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1945年2月参加工作。历任垦利县双河镇村小学教员、校长,区委宣传干事、副科长;渤海四纵队连支部书记;安徽含山县区委宣传科长;四川省忠县县长、县委书记;四川省万县地区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财贸部办公室主任、处长;四川省监委处长;四川省五七干校校部办事组组长、四川省万县地委副书记、四川省纪委副书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常委(正厅级)。1994年离职休养,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乐升  1947年2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68年1月至1975年7月,在北京卫戍区警卫二师七团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1975年8月至1978年7月,在北京军区军医学院学习。1979年8月,任北京卫戍区警卫二师七团卫生所所长。1986年7月,任武警北京总队五支队卫生队副队长。1995年,任卫生队队长(正团、上校)。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受奖。

革命烈士

  王荣庆  1924年生,1943年入伍。渤海军区兵工厂战士。1947年,在惠民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崇山  1922年生,1943年入伍,参战部队三野。1949年在海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大事记

  1.1958年,村里全体社员吃集体大食堂

  2.1964年7月至9月,连降大雨,降雨量657.6毫米,庄稼颗粒无收。

  3.1966年,复兴、义和、双河镇三个村为一个大队,统称义和大队。后分为两个大队,义和、双河镇村为义和大队,复兴村为复兴大队。

  4.1974年,村民安上了电灯,从此结束了点煤油灯的历史。

  5.1980年,双河镇从义和大队析出,成立双河镇大队。

  6.1982年至1987年,双河镇村整体搬迁到新房台居住。

  7.1985年,双河镇村小学、文化大院落成使用。

  8.1988年,村内由原来的4个小组,合并为村集体管理。

  9.1995年,村投资15万元,修建了村内南北水泥路550米。同年,变压器移置,由原来的50千瓦更换为160千瓦的变压器1台,全村进行了电网改造,由县电业局投资。同年秋,安装了从胜利油田水库自供的自来水管,每天定时供水。

  10.2003年,由胜利油田供水公司投资修建村东西主路240米。

  11.2007至2008年,在县国土局的帮扶下,投资163万元,修筑九横六纵水泥路,修建排水沟及排污管道,安装路灯,整修文化大院,种植银杏、白蜡、法桐、樱花、木槿等树木。

  12.2012至2013年,分别流转土地800亩。

  13.2013年,村投资30万元,修建了村南大门。村前修筑水泥路240米。

  14.2014年,县纪委协调资金近40万元,建成了宣传文化一条街装修了廉政教育室一处。县民政局投资30余万元,帮扶修建了村级养老院1处。垦利街道办帮扶修建了双河镇通往永兴村的连村路1条,全长550米。

光荣榜

  1.2009年,该村被省林业厅授予“省级绿化示范村”称号。

  2.2010年,该村被市爱卫会授予“市级卫生村”称号。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

  孙以廉(1967-1980)(任义和大队党支部书记,该村属义和大队)

  孙以廉(1980.11-1984.11)

  王益同(1984.11-1991.11)

  张玉贤(1991.11-2004.11)

  王俊凯(2004.11-2011.5)

  张玉贤(2011.5-)

历任村委会主任(大队长)

  王益同(1983.1-1984.7)

  任丽先(1984.8-1989.11)

  王俊凯(1989.11-1995.12)

  张荣智(1996.1-1998.12)

  王俊凯(1998.12-)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