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胜村

关键词:

  复胜村位于垦利街道办事处驻地南68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32′,东经118°33′。东与西麻王村毗邻,西与东陈村接壤,南与高盖村相望。全村现有162户,350人,皆汉族。土地总面积2250亩,其中耕地面积1680亩,属沿海性气候,冬季干冷,夏季湿热,四季分明,土质沙碱性。主产水稻、棉花、莲藕,兼营畜牧养殖等。

村名来历

  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王孟学从乐安县神树坡村(今东营区红卫村)迁此居住。始称种地屋子,故得名“王家屋子”。不久王孟学去世,以其后代之名改称“王希更屋子”。1947年土地改革,复查胜利后,更名为“复胜”。1958年,立复胜大队。1984年复胜村民委员会至今。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王、张、李、刘、游、薛、高、陈、韩、孙、吴、史、成13姓。

  张姓  1932年,由寿光县岔河村迁入。

  李姓  1930年,由史口镇三里庄迁入。

  刘姓  1949年,由广饶县迁入。

  游姓  1932年,由今滨州市迁入。

  薛姓  1959年,由今郝家镇薛家村迁入。

  高姓  1953年,由今垦利街道高盖村迁入。

  陈姓  1933年,由寿光县道口村迁入。

  韩姓  1950年,由今垦利街道北尚屋村迁入。

  孙姓  1932年,由寿光县道口迁入。

  吴姓  1950年,由今垦利街道北尚屋村迁入。

  王姓  1932年,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入。

  史姓  1946年,由广饶县丁庄乡迁入。

经济发展状况

  垦区解放前,该村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广大农民土地很少,有的甚至没有土地,只好靠扛长工或打短工度日,个体经济以农业为主,靠天吃饭,粮食产量极少。每逢灾年,有的逃荒要饭,还有的被逼远走他乡。加之连年战乱,苛捐杂税,民不聊生。

  垦区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一系列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民生活水平较前有所提高。但因没有水利条件和缺乏科学种田的意识,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1958年,轰动一时的大炼钢铁和“大跃进”,“五风”给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1960年至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广大农民雪上加霜,只有靠添加野菜、树皮等代食品维持生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粮食分配按“人七劳三”政策,一年到头从生产队人均分得的口粮不足150公斤,农民的温饱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直到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田浇上黄河水,种上水稻,粮食亩产量达到了300-400公斤以上。村内养殖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建设养殖小区1个,养奶牛户3户,奶牛存栏量达120头,全村最大养羊户存栏量达500多只,是当时高盖乡闻名的畜牧专业村。水产养殖也有了大的发展,全村养鱼600余亩,农业不再是农民的唯一收入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全村除少数农户种地外,多数年轻人到县城及周边企业打工,还有的人搞起了汽车运输等。

  目前,全村从事工、商、服务业的人员占全村劳动力的80%农业收入仅占家庭全年总收人的15%。至2015年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81元。村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全村有大型运输车3部,家庭轿车30辆,机动三轮车50余台,电动三轮180辆,村民城里购买楼房8户。家家有彩电、冰箱,电脑网络基本普及,村民的衣食住行步入了小康。

知名人士

  史光水  1969年12月入伍,曾在河北省保定市部队任卫生队长(正团级),现已退休。

  孙觉民  1970年人伍,在吉林省长春市部队从事军医工作,历任团卫生队长、师卫生院院长、军卫生部部长,大校军衔,现已退休。

大事记

  1.1958年12月,成立第一个村党支部。村内社员吃集体食堂

  2.1964年6月4日,发生严重雹灾,小麦颗粒无收。是年秋,发生罕见涝灾,群众生活靠上级救济维持。

  3.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地震,村内震感强烈,群众房屋破坏严重。

  4.1978年,村内用上电灯照明,结束了点煤油灯的历史。

  5.1990年11月2日,村民王守诺向国家售粮4.65万公斤,居东营市售粮大户之首,受到市、县表彰和奖励。

  6.2000年,村投资80万元,硬化水泥路面3200米。同年,投资18万元,修建村生产桥3座,安装水管线2300米。村民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7.2011年,村集体投资12万元,重修水管入户。

  8.2012年,村内修建1600米沥青路,重建文化大院。

  9.2013年,村投资40万元,修建水泥路1050米。亩,农业不再是农民的唯收入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全村除少数农户种地外,多数年轻人,到县城及周边企业打工,还有的人搞起了汽车运输等。

  目前,全村从事工、商、服务业的人员占全村劳动力的80%农业收入仅占家庭全年总收人的15%。至2015年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81元。村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全村有大型运输车3部,家庭轿车30辆,机动三轮车50余台,电动三轮180辆,村民城里购买楼房8户。家家有彩电、冰箱,电脑网络基本普及,村民的衣食住行步入了小康。

知名人士

  史光水  1969年12月入伍,曾在河北省保定市部队任卫生队长(正团级),现已退休。

  孙觉民  1970年人伍,在吉林省长春市部队从事军医工作,历任团卫生队长、师卫生院院长、军卫生部部长,大校军衔,现已退休。

大事记

  1.1958年12月,成立第一个村党支部。村内社员吃集体食堂。

  2.1964年6月4日,发生严重雹灾,小麦颗粒无收。是年秋,发生罕见涝灾,群众生活靠上级救济维持。

  3.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地震,村内震感强烈,群众房屋破坏严重。

  4.1978年,村内用上电灯照明,结束了点煤油灯的历史。

  5.1990年11月2日,村民王守诺向国家售粮4.65万公斤,居东营市售粮大户之首,受到市、县表彰和奖励。

  6.2000年,村投资80万元,硬化水泥路面3200米。同年,投资18万元,修建村生产桥3座,安装水管线2300米。村民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7.2011年,村集体投资12万元,重修水管入户。

  8.2012年,村内修建1600米沥青路,重建文化大院。

  9.2013年,村投资40万元,修建水泥路1050米。

光荣榜

  1.1993年,该村被县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

  2.2004年,该村被县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

  李克功(1958.12-1964.11)

  李振一(1964.11-1980.12)

  张志亮(1980.2-1983.12)

  王希洲(1983.12-1989.12)

  史光山(1989.12-1995.12)

  王希洲(1995.12-1999.2)

  王银阶(1999.2-2014.12)

  张华波(2014.12-)

历届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

  孙希庆(1956.1—1958.12)

  王荣池(1958.12-1964.12)

  孙炳章(1964.12-1977.11)

  王银阶(1977.11-1981.11)

  王希洲(1981.11—1984.11)

  高青松(1984.11-1988.11)

  王文和(1988.11-1991.11)

  王增(1991.11-1995.11)

  张志亮(1995.11-1999.11)

  王守德(1999.1-2003.11)

  王银阶(2003.11-2011.5)

  张华波(2011.5-2014.12)

  王建民(2014.12-)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