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张村

关键词:

  东张村位于垦利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7.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037′,东经1838。东与西兴村毗近,西与中张村相连,南与牛圈村、北与夹河村相望。全村有236户,632人,皆为汉族。土地总面积315亩,因国家开发占用部分土地,现人均耕地1亩左右。四季分明,属温带季风气候。土质属沙碱性,主产棉花、玉米、大豆等作物。

村名来历

  1880年(清光绪六年),张壁从利津县十六户迁此建村,始称种地屋子,故得名“张壁屋子”,又因当时此地有二道土岭,故亦称“二道岭”。后因在西张、中张二村东,故改名为“东张屋子”,

  此后渐简称“东张”沿用至今。1958年立东张大队,1984年建东张村民委员会。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张、王、李、赵、周、吴、左、胥、纪、薛、刘、朱、徐、高、陈、商、唐、袁、崔、郝、卢、生、郭、杨、闫、扈、薄27姓。

  张姓1880年,由利津县十六户村迁入。

  王姓1921年,由沾化县迁入。

  李姓1907年,由利津县十六户村迁入。

  赵姓1920年,由利津县十六户村迁入。

  周姓1911年,由利津县周家村迁入。

  吴姓1908年,由利津县十六户村迁入。

  左姓1920年,由利津县左家村迁入。

  胥姓1935年,由利津县胥家村迁入。

  纪姓1942年,由利津县义和村迁入。

  薛姓1930年,由沾化县迁入。

  刘姓1941年,由今垦利街道朱屋村迁入。

  朱姓1920年,由沾化县迁入。

  徐姓1907年,由利津县十六户村迁入。

  高姓1942年,由利津县十六户村迁入。

  陈姓1902年,由利津县十六户村迁入。

  商姓1942年,由利津县十六户村迁入。

  唐姓1943年,由寿光县郎家营村迁入。

  袁姓1940年,由寿光县迁入。

  崔姓1911年,由今东营区周家村迁入。

  郝姓1940年,由寿光县迁入。

  卢姓1906年,由利津县十六户村迁入。

  生姓1940年,由今东营区史口村迁入。

  郭姓1939年,由今郝家镇八里庄村迁入。

  杨姓1941年,由寿光县道口村迁入。

  闫姓1947年,由沾化县迁入。

  扈姓1942年,由利津县扈家滩村迁入。

  薄姓1920年,由利津县薄家庄村迁入。

经济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大地主手中,广大村民土地很少,多数村民依靠打长工或打短工生活。甚至外出、逃荒要饭度日。村庄经济以农业种植为主,种植结构单一,亩产量在50公斤左右。1941年垦区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互助组、农业合作化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但受旱涝灾害、水利条件差等因素制约,粮食产量仍然较低,亩产仅100公斤左右,村民温饱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1980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后,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生产热情。加之科学种田、优良品种推广、水利设施建设等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全年两季作物亩产达到1000公斤。村民人均年收入300元左右。

  1990年代初,乡政府在东张村土地上先后建设水库两座,占用土地1800余亩,村民人均土地减少至1亩左右,村民收入锐减。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干个体的逐渐增加。村民开始转向家庭养殖等产业。人均收入开始达到一万元以上。农业不再是村民唯一收入来源。在村内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五十岁以上的村民,在外务工或经商人员多达200余人。

  进入21世纪,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目前全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基础养老金160元,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免费上学。妇女、老年人实施免费定期健康检查,基本解决了看病难、养老难、上学难等问题。村庄环境、村内街道全部实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五化标准。村内垃圾实行定点收集处理,村民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村民用上了放心电。全村95%以上村民购置了电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100%,手机使用率达到90%以上,村民全部住上砖瓦房,有的在城区等地购买了楼房。15%以上村民家庭购买了家用轿车。2015年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91元,村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知名人士

  马新华1963年11月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市综治办副主任;市政法委副书记调研员主任。现任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领员会主任。

革命烈士

  胥桂臣1921年生,1943年9月入伍,华野10纵29师87团3连战士。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牺牲。

  薄荫茂1926年3月生,1945年8月入伍,华野10纵28师84团炮兵连副班长。1948年6月在上蔡牺牲。

  张士勇1926年生,1945年1月入伍,渤海纵队7师特务团炮兵连战士。1946年9月在邹平县牺牲。

大事记

  1.1942年春,冀中地区遭日本侵略军“蚕食”,八路军吕正操部冀中八大队一个团到东张村一带休整。同年7月上旬,清河区党委在东张村召开减租减息大会,传达中共中央减租减息土地政策。同年初冬,中共垦利县委和垦区行政委员会在东张村召开劳模表彰大会。丁丹桂、张富儒等一批劳模受奖。

  2.1943年3月,垦区武装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东张村召开,韩连祯当选为武委会主任。同年7月中旬某夜,县独立营二连包围驻防东张庄的汉奸“盖天团”。俘敌团长及以下150余人,缴获长短枪1余支及大批军用物资。

  3.1950年,成立东张完小,王希明任学校校长。

  4.1953年春,东张村成立7个初级农业合作社,人社达80户。

  5.1963年,东张完小迁至西张村。

  6.1977年,为方便土地耕种,部分村民迁至俗称“洼地”居住,新建立新建村、张新村两个自然村。

  7.2009年2月,市联会作为市直第十五批下派帮扶单位对口联系帮扶东张村。同年3月,市残联投资3.5万元,实施东张村文化大院改造。同年5月至7月,市残联协调帮扶对进村主街道实施硬化施工硬化路面1700米。

  8.2011年3月,市残联作为市直第十六批下派帮扶单位继续对口联系帮扶东张村。同年6月1日,市残联走访慰问东张村小学师生,捐赠学习用品计款2000元。同年7月,市残联在东张村建设1处残疾人扶贫基地,扶持资金5万元。

  9.2012年4月26日,市残联选派崔德刚担任东张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同年5月22日,市残联帮扶建设群众文化广场竣工,总投资168万元,并安装健身器械17件。同年6月23日,市残联帮扶村庄街道硬化工程竣工,总投资98万元。新铺设柏油路1500米,老路罩面1370米,实现了“户户通”柏油路。同年6月29日,东张村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举办水产养殖培训班,参训人员37人。同年8月,实施东张村道路亮化工程,市残联帮助协调路灯14盏,价值2万元。同年10月,东张村与东营豪达农业公司签订台田水面承包合同,承包期7年。同年11月,市残联帮扶实施东张村家庭无障碍工程,总投资10万元,无障碍改造家庭16户,建室内外坡道35个,安装无障碍扶手160米。

  10.2013年9月23日至24日,市残联30名党员干部职工深入东张村开展“联户帮困”活动,共联系低保家庭10户,病灾家庭12户。同年10月,市残联帮扶建设扶贫基地1处,帮扶资金5万元。同年11月8日,市残联在村开展联户帮困“暖冬”活动。30名干部职工购买煤炭7吨联户帮困全村22户困难群众。

  11.2014年3月,全村650亩台田土地按人口重新调整分配,并完成确权登记。同年4月30日,东张村养老院工程破土动工,该工程新建房屋9间,改扩建原文化大院房屋3间,设置餐厅,厨房,淋浴室,棋牌活动室、阅览室等功能室。同年5月15日,市残联帮扶东张村新建文化大院正式投入使用。文化大院占地1500平方米,总投资35万元。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

  张立宗(1948-1953)

  耿畔河(1954-1958)

  陈希贤(1959-1962)

  张立洲(1962-1964)

  商春景(1965-1969)

  张洪儒(1975-1976)

  王金才(1976-1986,1989-1996)

  张佃普(1997-1998)

  周成法(1998-2000)

  袁义平(2004-2007.10)

  张佃选(2007.10-)

历届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

  赵丙南(1936-1943)

  张富儒(1944-1947)

  商春景(1962-1964)

  王金才(1965-1969)

  张佃普(1980-1986)

  周成法(1997-1998)

  袁义平(2004-2007.10)

  张佃选(2007.10-)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