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张村

关键词:

  西张村位于垦利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99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38′,东经11837′。东与中张村相邻,南与盐窝村相近,北与复新村相望,西与崔家村相连。全村有142户,510口人,均为汉族。土地面积200亩,其中耕地1900亩,土质属沙碱性。四季分明,海洋性气候。作物种植以棉花、小麦、玉米为主,兼有杂粮种植。养殖业发展较快,建有畜牧养殖小区3处。

村名来历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张观兰从利津县十六户迁此建村,始系种地屋子,故得名“张观兰屋子”。因在东张村西,后改名为“西张屋子”。此后简称“西张”。1958年立西张大队。1984年建西村民委员会。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张、王、李、赵、许、于、刘、杨、袁、曲、卢、吕、宋、岳、陈、曹、方、吴、满、郭、季、魏、单、高、罗19姓。

  张姓分别于1885年由利津县十六户迁入,1945年由寿光县侯镇迁入。

  王姓1940年,由东营现河村迁入。

  刘姓分别于1947年由寿光县大家洼迁入,1948年由利津县十六户迁入。

  宋姓1943年,由寿光县大宋村迁入。

  陈姓1947年,由利津县盐窝迁入。

  吴姓1943年,由利津县集贤迁入。

  岳姓1942年,由利津县北岭迁入。

  于姓1941年,由利津县吴沟李迁入。

  满姓1944年,由利津县吴沟李迁入。

  杨姓1948年,由寿光县稻庄迁入。

  李姓由寿光县佃子迁入,迁入时间不详。

  方姓1949年,由寿光县侯镇迁入

  吕姓1950年,由利津县北宋迁入。

  曲姓1940年,由东营史口迁入。

  郭姓1949年,由寿光县大家洼迁入。

  赵姓1948年,由寿光县侯镇迁入。

  袁姓1945年,由寿光县田柳迁入。

  季姓1969年,由本街道中羊栏子迁入。

  曹姓1950年,由寿光曹新迁入。

经济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本村以农业为主,种植单一,靠天吃饭,作物有大豆、高粱和多种杂粮,当时种的都是老品种加上农具和生产条件落后,粮食产量一直很低,群众如遇上婚、丧、嫁、娶或大灾之年,就得逃荒要饭变卖家产,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肚的穷日子。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该村由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最后到人民公社,随着体制的变化,生产条件也随之提高,群众生活也有新的提高。但由于受自然灾害和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及经济制度的影响,实行计划经济,粮食产量一直很低,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以农业为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农林牧商多业齐发展、实行科学种田,推广良种,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

  进入21世纪后,国家出台了多项惠民政策,不仅免除了公粮和农业税,还给种植粮食的农民现金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全覆盖,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养老金160元;农村全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免费上学。

  目前,全村从事农业大都是些老弱病残,凡是壮劳力不以农业为主,而从事各种服务业。家庭总收入中农业只占35%。全村已先后购置了各种机械,有中型挖掘机1台,各类汽车38辆,小型拖拉机、电动车85辆。家家有余粮,有彩电,户户有冰箱,平均2口人一部手机,两户一台电脑,30多户进城买了楼房,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54元。

知名人士

  吴盛林1925年11月生,1945年1月参加革命,中共党员。先后参加过解放泰安、金乡、济南、柳河、曹州、老河口、上海等战斗50余次。1958年8月,在福建前线参加过“八二三”炮击金门因其作战勇敢,荣获三等功两次。因战致残,三等残废军人。1956年荣获“解放奖章”一枚。1963年转业,历任江西省宜春市任统计局副局长;宜春市民政局副局长。1979年因病离职休养(副处级)。1989年3月,因病去世。

  姜明文1946年4月生,1964年11月参加工作。历任共青团垦利县辛庄公社书记;垦利县委宣传部长;垦利县西宋公社委员会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秘书、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革命烈士

  超清寿19034生,199年12月人伍,中共党员。渤海纵队师特务2团管理员。1949年10月在福建省江东县牺牲。

  赵庆吉1913年生,1939年12月入伍,清东军区独立团战士。1940年6月在寿光县侯镇下舟村牺牲。

  赵庆祥1917年生,1938年6月人伍,鲁南抗日义勇队1旅1团3连战士。1942年3月在蒙阴县牺牲。

  张保迎1909年生,1941年10月人伍,清河军区独立团1营2连战士。1943年在寿光县宅科东牺牲。

  刘佃喜1926年生,1946年8月入伍,志愿军19军57师171团2连排长。1951年12月在朝鲜牺牲。立三等功1次。

大事记

  1.1941年秋,垦利第一条抗日沟在村西开挖。

  2.1943年11月18日至12月8日,日伪军对清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21天“大扫荡”。

  3.1964年7月至9月,连降大雨达6576毫米,造成大涝,庄稼颗粒无收。

  4.1969年7月18日,渤海湾西部发生74级地震,境内有强烈震感,道路多处裂缝,平地涌出黑水、泥沙,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5.1998年,市水利局工作组在该村建设扬水站一处。

  6.1999年,全村土地统一划方整平。

  7.2000年,全村安装自来水,结束了人拾肩挑水的历史。

  8.2001年,建设文化大院一处。

  9.2004年,修筑村内柏油路。

  10.2012年,全村路旁地沟进行了衬砌。

  11.2013年,对村内道路进行完善改造。同年,村成立了由30人组成的舞蹈队。

  12.2014年,村内路旁广场全部铺砌花砖。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

  赵庆河(1949.12-1964.12)

  刘顺成(1964.12-1965.12)

  曹林泉(1965.12-1967.12)

  宋成全(196712-1971.12)

  于德才(1971.12-1973.12)

  于化兰(1973.12-1974.12)

  宋成全(1974.12-1980.12)

  张廷英(1980.12-1987.12)

  李吉军(1987.12-1999.12)

  张银辉(1999.12-2007.12)

  曲金柱(2007.12-)

历届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

  张江成(1949.12-1960.12)

  张俊杰(1960.2-1965.12)

  刘万升(196512-1968.12)

  袁永生(1968.12-1977.12)

  杨春玲(19712-1987.12)

  张银辉(987.12-1999.12)

  曲金柱(1999.12-2014.12)

  王金刚(2014.12-)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