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河南村

关键词:

  北河南村位于垦利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3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39′,东经118°39′。南与大山村相望,东与大三合村相郐,北与北河北村紧靠,西与十八户村相连。全村有113户,305人,皆汉族。土地总面积2300亩,其中耕地面积1600亩,荒碱地700亩,土质属沙碱性。境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干冷,夏季湿热,四季分明。主产棉花、玉米、小麦、莲藕,主导产业为海上捕捞。

村名来历

  1941年秋,丁丹贵自寿光县北河村迁此居住,始住地屋子,故得名“丁丹贵屋子”。1956年,因寿光县北河村部分村民迁此定居,故改名为“北河村”。1958年成立北河大队,1966年,北河大队分为北河南、北河北两个大队,本队以方位改名“北河南村”沿用至今。1984年,建立北河南村民委员会。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丁、张、刘、孙、王、扈、于、吴、杨9姓。

  丁姓1943年由寿光县北河村迁入。

  张姓1947年由寿光县泊头子村、浊北村迁入。

  刘姓1947年由寿光县邢姚村迁入。

  孙姓1947年由利津县皂坝头村迁入。

  王姓1950年由今垦利街道小口子村迁入。

  吴姓1946年由寿光县南岔河村迁入。

  杨姓1949年由今黄河口镇新兴村迁入。

  扈姓1949年由利津县扈家滩村迁入。

  于姓1949年由寿光县地沟村迁入。

经济发展状况

  立村初期,土地辽阔,人烟稀少,当时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低下,无水浇条件,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由于黄河常年发大水,河滩地十年九不收,人们虽辛勤耕作,但天灾人祸,实难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粮食种植单一,播种、收割全靠人工完成。主产高粱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无经济作物。由于受天气、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经济收入很低。如遇灾荒之年,只能靠吃野菜甚至逃荒要饭度日。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以种地为主,但生产、水利、粮种等方面条件相对落后,也没有实行科学种田,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粮食产量仍然上不去。因当时受政策、条件的制约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重大影响,使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农村经济发展迟缓。村里没有工副业,农民吃的是地瓜干,住的是土草房,仍没有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落实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科学种田,选用优良品种,合理用肥,水利设施配套。1981年,村内购买天津“55”、上海“50”两部大型拖拉机,实现农田作业机械化,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旱能浇、涝能排、灾能防、虫能治,粮食产量连年猛增,村民真正解决了温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村民的才能和优势,大大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0年代初,为了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村内发展了海上捕捞业。本着我积累、自我培养人才、连续稳步发展的原则,并以每年递增6尺渔船的计划,至2005年底,全村发展近海捕捞渔船66只。为了缩小贫富差别、均衡发展,从土地中,拿出200亩土地低价承包给20个种地户,让他们提高收入。2002年,把村西300亩荒碱地低价包给有能力的15个老年户,种植芦苇和莲藕,让农民增收,达到共同富裕。

  2006年,因近海捕捞受到海域承包的制约,进行海捕二次创业,向远洋捕捞发展。本着资金帮贷、个人自愿、典型引路的原则,一次性试点成功,以每年递增2只大型渔船的计划,至2014年,全村发展300马力以上大型远洋捕捞渔船12只,近海捕捞渔船40只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2000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00元以上。

  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内建有“幸福乐园”,村民养老有了保障。干部、党员、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社团组织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60岁以上老人享受基础养老金160元,农村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家用电器全村普及,家用轿车入户率达到50%以上,全村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和谐、稳步发展。

革命烈士

  丁志道1917年生,1933年入伍,东野六纵十八师独立营长。1947年四平街牺牲.

  丁义道1929年生,1944年入伍,渤海纵队十一师战士。1948年准海战役牺性。

大事记

  1.1967年至1969年,开垦种植同兴农场土地2000亩,后被济南军区军马场收回。

  2.1971年,种植原马场土地300亩,后被县稻改农场占用。

  3.1976年,开垦西河口以北土地1500亩,耕种至今。

  4.1981年,种植东洼土地400亩,后被县政府收回。

  5.1986年,村内用上了电灯照明,结束了用煤油灯照明的历史

  6.1998年12月,进行村内电网二次改造。

  7.1999年5月,从村东水库安装了自来水管。

  8.2001年4月19日,瞬时大风242米每秒,鲁垦渔5007号渔船在大汶流河门东偏北8.5海里处遇险沉没,3人失踪。

  9.2003年5月,新修柏油路2390米。

  10.2005年6月,自来水二次改造,从坝北水库用水。

  11.2006年8月,自来水三次改造,由县自来水公司集中供水。同年10月,村投资17万元,新建文化大院一处,房子7间,从此结束了村内办公无场所的历史。

  12.2007年,在东营市水利局帮扶下,投资130余万元,新建村敬老院20间;新建广场1000平方米,添置健身器材、篮球杆等;新建卫生社区服务站一处,房子6间;安装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安装路灯26盏;投资4万元,新建景观大门一个;新修路沟4000米;新修柏油路1000米。

  13.2009年7月,进行村内电网三次改造。

  14.2012年2月,村集体投资37万元,开垦荒碱地540亩,人均增收500元。同年,投资24万元,新修柏油路810米。

  15.2013年7月,村集体投资45万元,重修路沟3000。投资20万元,扩建文化大院房子5间,同时完善配套工程。投资7万元,卫生社区改造敬老院6间。铺设平板700平方米,达到工程配套。

  16.2014年4月,村集体投资15万元,铺设文化大院场地和健身广场2000平方米。投资18万元,扩建老年活动室2间、伙房2间、景观大门1个及配套工程,修围墙250米。投资10万元,粉刷墙体1万平方米。种植树木800余棵等。

光荣榜

  集体荣誉

  1.1995年1月,该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经济强村”称号。同6月,该村党支部被县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2.2001年3月,该村被市计生委授予“计划生育三为主模范村”称号。

  3.2003年6月,该村党支部被县委授予“五个好党支部”称号。

  4.2007年4月,该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同年6月,该村党支部被县委授予“‘五个好’党支部”称号。

  5.2008年5月,该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平安建设模范村”称号。

  6.2009年6月,该村党支部被县委授予“基础党建工作示范村称号。

  7.2010年2月,该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同年4月,该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婚育新风进万家暨双进双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同年4月,该村老年活动室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级“规范化老年活动室”称号。同年12月,该村老年活动室被市老龄委授予“市级规范化老年活动室”称号。

  个人荣誉

  1.1950年,丁丹贵当选为山东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1995年6月,丁永平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3.1996年1月,丁永平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治保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同年6月,丁永平被市委授予“东营市农村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

  4.2004年12月,丁永平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调解员”称号。

  5.2008年1月,丁永平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文明村先个人”称号。

  6.2009年,丁臣功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文明市民”称号。

  7.2010年11月,丁永平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尊老敬老模范个人”称号。同年,丁永平当选为中共垦利县八次、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8.2012年,高树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计生主任”称号。同年,丁臣功获得东营市“最美的人”称号。

  9.2014年,丁臣功获得东营市“第二届道德模范”称号。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

  丁道文(1970.1-1975.1)

  张同胜(1975.1-1991.1)

  丁永平(1991.1—)

历届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

  丁丹贵(1942.1-1952.1)

  丁光荣(1952.1-1960.1)

  丁道文(1960.1-1970.1

  张同胜(1970.1-1975.1)(革命委员会主任、大队长)

  丁秀峰(1975.1-1980.1)

  张光伍(1980.1-1991.1)

  张同胜(1991.11-1997.12)

  丁吉玉(1997.12-2004.12)

  丁永平(2004.12—)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