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沟村

关键词:

  前沟村位于河口区南部,距六合街道3公里,南与梅家村、北与后沟村,东与荆家村邻近,西靠草桥沟,耕地面积2430亩,户数125户,人口465人,土质属红沙联土壤,主要种植棉花、玉米、西红柿等农作物,党员20人。

  清咸丰六年间,利津县汀河村刘德吉、盖家庄陈明坤来此垦荒,拾野菜定居下来,后陈茂富、陈茂赏兄弟,高洪前、高洪彬兄弟陆续前来居住,逐形成村落。因当时村落后有通海河沟一条,名称潮道沟子,由于村落在河沟的南岸,故村名称前潮道沟子村,简称前沟村。

  2015年底,有125户,465口人,主要有:刘、王、孙、李、张、陈、赵、高、郭、崔、商、董、蔡、薄、魏等15姓。

  前沟村地处渤海之滨、黄河淤积平原。半个世纪以前,这里土地广袤肥沃,生态环境优美和谐,野生植物十分繁茂,野兔、野狐随处可见,珍禽奇鸟不计其数。春天,家家门前屋后一片新绿,燕子在檩子上衔泥做窝,飞进飞出;夏天,成片的茶棵子开满粉红色花朵,蝈蝈顶着烈日在枝头欢歌;秋天,摔花生、戬高梁,燕子低飞、人笑马欢;冬天,大雪被风劲吹,形成一道道雪岭,像大灯笼一样的刺篷棵,被风刮得你追我逐。前沟四季如画,美不胜收。还有更令人称奇和值得夸口的是村里有一口“泉源井”。因为这里是退海之地,挖井取水大多都很咸很苦很涩,周围几个村庄人们喝的都是咸水。然而,本村却有一眼大泉井,数十年从未间断喷涌清冽甘淳的泉水,她哺育了前沟的孩子,供养了许多“寿星”。 前沟村,真是人杰地灵!前沟民风淳朴、人心善良、勤劳俭朴。本村几个大姓家族,上百户人家相处数百余年,难免有田头地边男人壮汉之争和街头巷尾女人孩子纠纷。但乡亲们都能与邻为善。同时,不论在家务农或在外经商,大都老实本分、奉公守法,靠党的政策和自己的勤劳发家致富,从军从政的也都克勤克俭、保持清正廉洁。

  建村初期,主要的农作物有大豆、高粱、谷子等作物,由于生产条件差,产量极低,人们时常不够吃。只能靠挖野菜拾野豆充饥,解放后,通过搞土改运动,人们组成互助组,才有了好转。1953年,又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农民干劲,促进了农村经济向农村集体化道路的发展。1955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但生产条件依然很低。由于生产管理体制的制约,土地产出率并不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仍处在较低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0年全村全面推行土地联产承包制,分田到户,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自动学习科学种田,接受新的种植模式。对土地进行规划整改,建立配套水利设施,使土地有了水浇条件,各种新的种植方式和新的作物品种的引进,促进了村民的劳动热情,村民利用草桥沟地的有利条件,种植了西红柿、黄瓜、豆角等经济蔬菜,通过辛勤劳动,科学的管理,所产蔬菜全部拿到河口市场批发,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村民们看到了种菜的效益,在随后的几年间又发展起了几十个以种菜为主的冬暖式塑料大棚,使一部分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在农民致富的过程中,村党支部、村委会,帮助农民积极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受到群众的好评。

  村里耕地较少,村民完全依靠传统种植业难以致富。1988年,党支部、村委会认识到,利用庭院发展畜禽养殖和蔬菜种植,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于是,他们3月派人到济南市大减沟村学习养鸡技术。回来后,立即召开全村社员大会,介绍大减沟的经验,发动各家各户养鸡。5月,又三次派人外出,分别从济南、潍坊购进良种鸡苗1万只,提供给养鸡户。为了实现科学养鸡,他们还在三方面实行三统一服务。一是统一防疫。他们聘请了乡兽医站技术人员担任防疫指导员,定期逐户检查,组织养鸡户学习防疫基本知识。二是统一购买饲料。他们主动与长清县饲料厂建立联系,定期购买鸡饲料,方便了群众。三是统一笼养。他们统筹资金到济南购买了标准鸡笼,户户实行笼养,既便于管理,又防止了鸡病。引进的一万只优质品种鸡,生长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各养鸡户充分利用鸡粪作饲料,家家养上了2至3头猪。另外,村里还帮助30多户群众搞起了保护地栽培,户均种植蔬菜150平方米。

  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帮助下,前沟村农民大都利用庭院搞起了养殖业或种植业,仅此一项平均每年每人净收入400余元。

  1985年,全村通了高压电,1992年又用上自来水。2002年,市政协工作组来前沟村扶贫,帮助村里修了三纵四横总长约2300米的柏油路,挖了大水库,建起了村文化大院,又开挖了8个大台田,三年累计投资300万元。

  2010年,又重挖了台田4个,重修下水道,建造水库水闸,累计投资100万元。2013年,投资70万元修建公路桥,重建水库大闸、草桥沟排涝水坡,维修了下水道。前沟村围庄地基本成了台田,成为了旱涝保收的丰收田。

  2015年,区卫生局又投资20万元建起了高档卫生室。

  以上各级领导三次扶贫工作组,给前沟村增添了光彩,现在,村庄整齐,街道洁净、宽敞,让人感觉焕然一新。

  21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惠民政策,免除了农业税,种粮棉实行直补,购买家电及大型农业机械都有现金补贴。2015年,人均收入均达12000元,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60岁以上老人享受基本养老金150元,春节时70岁以上老人领取补助800—1200元,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解决了群众看病难、老年人养老难和孩子上学难的问题。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部分村民在河口、六合等地买上了楼房,购买了汽车、摩托、电动车等,有的安装了空调,实现了村民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解放前,前沟村没有系统的教育体系,解放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教育工作。50年代,前沟与梅家合办小学,60年代初,前沟村独立办小学,成立了前沟村第一所小学, 1963年,大队腾出办公室作为学校,条件有所改善。1972年,前沟大队按照学校教室的标准,新建土坯墙教室六间,1976年又建起3间砖瓦房作为教室。同时还配备了木制课桌凳子,代替了过去的土台子,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1989年,前沟、后沟、梅家三村两委班子,筹集资金12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29间教室,为纪念三村联合办学,故该学校命名为“三联小学”。后来按照上级教育部门调整学校布局的部署,“三联小学”被合并到乡中心小学。

  陈先锋 男,1940年农历9月初9出生于前沟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48年上学读书,1954年毕业于垦利县前毕完小。1955 年参加工作,在垦利县安义乡信用社当会计。 1957年被利津县评为金融战线先进工作者。 1958年12月31日于沾化县(当年利津、沾化二县合并为沾化县)应征人 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士。1959年在威海市刘公岛海军训练团学习枪炮专业,因成绩优秀、表现突出,被评为“五好学员”。年底分配到青岛海军驱逐舰大队204舰任主炮兵。当战士期间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优等神炮手”,多次受到嘉 奖,三次荣立三等功,被大队、舰队和海军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1962年12月光荣加人中国共产党,1964年8月提干,授少尉军衔。军旅四十多年来,历任驱逐舰主炮区队长、驱逐舰大队宣传干事、驱逐舰部门政治指导员、驱逐舰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驱逐舰支队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海军福建基地政治部主任、东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北海舰队政治委员等职。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海军大校军衔,1993年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1999年晋升为海军中将军衔。在职期间先后入南京海军指挥学院、解放军政治学院、国防大学学习深造,出访过亚非欧等7个国家。2003年3月被选为全国政协第十 届委员,现居住于青岛市。

  陈先锋同志入伍四十多年来,多次参加急难险重任务,先后多次指挥或亲自参加战备巡逻,实战演习、抢险救灾等重大活动。 1988年作为编队指挥员参加了南沙战备巡逻,历时5个月,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并把象征着祖国主权的石碑立于南沙永暑礁。 2002年,与时任北海舰队司令员丁一平同志一起组织指挥了我海 军首次环球航行,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人民海军文明之师、威武之 师的光辉形象,展现了军威、提升了国威。

  2003年离职后告别繁忙紧张的军旅生活,除积极参如政协活动外,还注重精 神文明建设,潜心整理自己从军多年的心得笔记,先后出版了《心 路》、《航迹》两本着作,为海军事业的发展壮大总结了经验教训,为家庭亲友的励志成长提供了教育素材。

  崔兆武 男,1954年4月出生于前沟村,中国共产党员,大学文化程度。自1973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党的培养下,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努力 工作,在所处的各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娇人的成绩。历任利津县六合公社管委会副主任,利 津县六合公社党委副书记,河口区六合乡党委书记,河口区政府副区长,渤海农场场长,东营市广播电视局副局 长兼电视台台长,东营市机械电子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东营 市政府市长助理、市水利局局长、党组书记,东营市人大副主任。

  199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时刻以 一个共产党员对事业的执着,对社会尽义务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 感,与市水利局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团结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深化水利建管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全面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更好地推动和支 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六年完成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资26 亿元,全市水利综合服务功能得到全面增强。东营水利在全省率 先完成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大水保景观水利建设,实施了城东防潮大堤、垦东防潮大堤、中心城河道综合治理等一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 标志性工程,市水利局被评为全国水利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中型灌区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使东营市成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作为全市唯一的单位被授予山东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续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双文明单位,精神文明、纪检、工会、财务、 科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均受到了省水利厅的表彰,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前列。个人五次被省、市政府记二等功, 为东营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在相继主持完成了全市引水、排水、蓄水、防灾、减灾等八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想大水利、干大水利"的全市资源水利发展思路。撰写了“莱州 湾西海岸海潮情况及相应对策”、“黄河三角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践与探索”等论文,对全市防潮工程建设及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指导作用。最终梳理出版 了《东营资源水利发展研究》和我市第一部水利志书——《东营水利志》,为今后水利工作开展及基础数据查询提供了宝贵资料。 因政绩突出,崔兆武同志于2006年初被选举为东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高家泉源井的传说     

  前沟村位于黄河泛滥淤积平原、沃野千里之中,但地下淡水资源缺乏,本村及周围村庄常年饮水困难。

  在八、九十年前,高洪前、高洪彬兄弟由汀河迁入此地开荒种地,居住在村落的东北角。当时他们一方面寻找水源,另一方面取土建房,便在自己开垦的黄河淤积土地里挖坑取土。当挖至两米深左右时,突然出现了两个碗口大的泉源,清清的泉水“咕嘟”“咕嘟”地直往外冒。全家人高兴极了,舀起水来一尝,玉液琼浆,甘甜爽口,从此成了周围村里人们的生活用水井,取名高家 甜水井。因两眼泉源东西相距两米左右,人们又称“姊妹泉”或“鸳鸯泉”。这两个泉源无论天气多么干旱,泉水从未断涌。从此前沟村人再也不为吃水犯愁了。同时周围村庄都来车拉、人担,井水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至今泉水仍然涌流不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村里打算在泉源井东侧建一烧砖窑场,当时很担心泉源水不够用。 结果当砖窑场生产时,泉源水总是滔滔不断地往外冒,不但供应了民用生活水,而且还满足了窑场的生产用水。

  每当泉源井泥土塌陷时,周围村里的人民就集中劳动力修整开挖。近百十年来这两眼泉源总是无悔无怨地为这方人造福奉献。直到1999年在东营市水利局的资助下,将此井修建成长601 米,宽60米,深3米的水库。周边用水泥石砌,蓄水量达一万立方 米。水的来源一是黄河水,二是泉源水。

  说起此井,村中曾流传过一些 “神奇”的传说。一说当年曾有人发现井边有只洁白色玉兔,两眼闪烁明亮的绿色萤光,漂亮可爱,蹦蹦跳跳。村里的人们谁也不肯猎取,总把它当成护村的吉祥物,使这里人杰地灵,人丁兴旺,邻里和谐,勃然生气,村里的高寿老人特别多,更值得欣慰的是还出现了陈先锋将军级高干。

  二说此井是“仙井”神助村民。大忙季节,时有老幼及妇道人家到井上取水。当从井底将水桶往岸上提时,总感到水桶的水很轻,仿佛有人帮着抬架,但仔细定神观察,又无人影,如有神助的感觉。

  三说“井仙”护民。附近一些水井都有过“伤人”记录,但本井从未发生伤人事件。记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夏季下了大雨,雨水灌满了泉源井,水源深达2米多。村里有二男童(刘长美之子)在井边玩耍,落井溺水。当被发现救上岸时,孩子肚子里的水灌的像蜘蛛肚。百姓将孩子放在铁锅底上慢慢地把肚中水倒出来,小孩安然无恙,是“井仙”将其从阎王殿那里拉回。众多亲人都叹息着说,高家井神护着我们。

  村内走出去的人士

  陈玉芗,中共党员,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任支前队长,受到部队领导嘉奖,在淮海战役纪念馆有支前立功人员陈玉芗的名字。

  商春安,1941年参加八路军任班长,1945年在新户老

  鸦村病故,追认烈士。

  蔡管佃,1942年解放垦利战斗中牺牲,烈士。

  崔相泰,曾任北京第七机床厂书记。

  陈先锋,曾任北海舰队政委。

  崔兆武,曾任东营市人大副主任。

  商桂秋,任胜利油田劳资处处长。

  商桂林,任东营市供销社副主任。

  张增锋,任东营区工商局副局长。

  大事记

  1933年,前沟村始设私塾。

  1941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对我连续三天进行扫荡,将村里房屋放火焚烧,将村公所收的1300公斤公粮全部抢走,迫使村民逃到村外躲避,把分娩刚3天的刘洪祥之妻打成重伤,还把各户有用的财务掠走,之后把群众的柴草放火烧光,有的房屋被烧毁,令人痛恨。

  1941年,村农救会成立。

  1948年,根据上级指示,发动群众积极支前,村内青年纷纷响应,崔相太、刘春友、刘长荣参军入伍,陈玉芗、李竹三随支前队参加了淮海战役。

  1952年,成立互助组。

  1953年,成立初级合作社。

  1955年,加入高级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成立前沟生产大队

  1962年,前沟村首次创办前沟村小学。

  1963年,前沟村建立党支部。

  1965年,本村建立团支部。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成立前沟村革委会。

  1970年,设立村卫生室。

  1973年,实行合作医疗。

  1981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前沟大队改为前沟村,建立村委会。

  1985年,全村通电,用上电灯。

  1992年,全村用上自来水。

  2001年,规划墓地,促进殡葬改革。市政协扶贫组帮助挖台田5方,造田120亩。

  2002年市政协、水利局、胜利油田劳资处帮助村内修柏油路。

  2003年,市政协扶贫组帮助建起文化大院,全村安上闭路电视。

  2010年,前沟村路面全部修成柏油路。(开发区帮扶)

  2015年,财政局拨款建立前沟村卫生室。

  光荣榜 

  1986年,前沟村被区政府授予“农业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1991年,本村被区政府授予“安全文明村”

  2004年,荣获“东营市文明村”

  2008年,荣获“六合街道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荣获区“三网”绿化先进村,“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2014年,荣获“市计划生育先进村”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及任职时间

  崔汝津,男, 1963—1975年。

  李兆玉,男, 1975—1993年。

  陈云峰,男, 1994—2006年。

  于耀义,男,2006—2010年。

  李树强,男,2010—2013年。

  陈步超,男,2013—2015年。

  解香祯,男,2015至今。

  历届村委会主任及任职时间

  王祥鼎,男, 1984年—1993年。

  陈希文,男, 1994年—1996年。

  刘孟金,男, 1997年—2003年。

  李桂山,女, 2007年至今。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