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夹村

关键词:

  村庄基本情况:中夹村位于义和镇政府驻地东南12公里处,北距草场1公里,南距前夹汪村1公里,东距民生村6公里,西距六顷村1公里,全村区域面积6030亩,其中,耕地面积3800亩。主要种植棉花、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截至2019年6月,全村共156户,465人,党员19名。中夹村2018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15万元。资源方面,中夹村村集体共留存土地400亩,全部流转给个人。

  村名来历:早时,此处是黄河新淤地,地势低洼。该村自建村以来一直在原址,村东边有一片东西宽5公里,南北长10公里的洼地,整年水汪汪一片,人称“汪子”。1930年,利津县綦家庙村綦喜庆等人逃荒来到这里,在汪子的西边择高处居住下来。 后来徐震山、岳禄元等人陆续来到此地,在汪子的东边安居下来,随着居民逐渐增加形成村落叫东夹汪,1944年—1951年由前、中、东夹汪(即现在的民生村),四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叫夹汪村。1952年又分设为四个村,该村恢复原名。1958年,从东平湖又迁来一批移民,后改为民生村,根据地形,得名“夹汪”。后来,陆续从寿光、博兴、桓台、莱芜、滨县、利津等地迁入很多户,在“汪子”的西边沿南北向形成三个自然村,该村居中,故名中夹汪,隶属于惠民地区沾化县义和公社,1983年10月东营市成立,该村随义和镇划归新设置的河口区。

  主要姓氏:该村主要有綦、张、沈、李、岳、林、王、田、胡、刘、温、宁、吕等姓。

  知名人士

  张顺海,男,1962年9月出生,义和镇中夹村人,大学文化,现就任于山东省科学院自动研究所,正科级干部。

  张顺河,男,1966年3月出生,义和镇中夹村人,大学文化,现就任于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正科级干部。

  张振华,男,1975年4月出生,先前在义和镇政府担任管区主任,现任东营市河口区林业综合服务中心党组书记,正科。

  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建村初期,人们陆续来到此地进行开荒种地,以种植高粱、大豆为主,各户各自为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夹汪村群众紧跟党的方针、政策走,1950年前后一段时间,完成土地改革运动。1954年3月成立第一个互助组,1955年10月成立初级农业社,1957年10月成立高级社—同心高级农业社,1958年9月成立中夹汪生产大队,下设三个生产队;1968年3月生产大队改为革委会,1969年1月恢复中夹生产大队;1984年8月成立村委会。由于自然条件不良,科学技术落后及当时政策的束缚等原因,解放后人民生活曾一度困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尤其是河口区成立以来,该村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逐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该村主要种植粮棉作物。1967年,村民们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开发占田,扩大种植面积。使1100亩低洼地变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2002年以来,我国棉花加工需求出现缺口价格上涨,中夹村村民把生产棉花作为本村特色经济,全村120余户种植棉花,每年总产量约40余吨,年收入200余万元,人均毛收入5000余元。中夹村村集体收入5.15万元,主要来源于种植粮棉作物等。资源方面,中夹村村集体共留存土地400亩,全部流转给个人。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