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旺村

关键词:

  南旺村位于河口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7公里处,东至草桥沟,西至郭河沿岸,南与六合街道新胜村接壤,北至六扣村。全村土地面积为3600亩,可耕地面积750亩,人均台田5亩多。土质属沙碱性土壤。主要种植棉花与其它粮食农作物。

  1941年,南旺村出现种地屋子后,人口并不固定。1947年,共有7户,40人。1952年,有67人。1958年,共有14户,83人。1961年,有109人。1980年,全村共有32户,157人。2015年全村有68户,166人。主要有郭、刘、徐、杨、綦、王、安、毕、薄、陈、崔、付、韩、李、马、冉、孙、吴、张、赵等姓氏。

  南旺是南汪的谐音

  1941年,利津治河村郭芳林叔侄三人迁到此处垦荒种地,当时此地大片新淤地属利津县领地者汀河崔家庄大户崔荣甲,相继陈庄韩家垣的刘姓一家也来此垦荒。两家劳作一年,由于遇到干旱,生活无着,只得回老家讨饭。1942年春,他们联系徐姓亲戚朋友又回到这里进行开荒,直到解放,名为郭芳林屋子。

  1945年,此地隶属刘坨村的一个闾,因位于刘坨村以南,故称南闾,郭芳林为闾长。住房由原来的地屋子演变成半上半下用秸杆杂草搭成的简易草房,添置了农具,自养了牛驴等牲畜,生活稳定下来。李、韩、崔姓也来到了这里,村庄基本成型。本村属逃荒来的移民,人少姓杂,多数有亲戚关系,相处比较和谐。1958年,定居者达到14户,83口人。

  南闾自刘坨村分离,归六扣村管辖。六扣村下辖七个生产队,六扣村南一片红土汪子,地形地貌水陆相间,每到雨季更是水汪汪,坑相连,杂草相伴,耕地少,水洼多,盐碱荒滩。六队因居汪子以南,故称南汪。“汪”“旺”谐音,南汪就叫成(写成)南旺。本村在南旺以南称小南旺。20世纪60年代南旺村集体迁入六扣村,小南旺改称南旺。1968年独立建生产大队,名为红星大队,同时村名也改为红星。1982年地名普查时,复名为南旺。1991年河口区对辖区内村庄名字予以重新确认,南旺村仍以“南旺”命名。

  农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本村成立之初主要靠天吃饭,利用黄河新淤地土质好的优势,广种薄收。在种地的同时,割芦苇、收海产维持生活。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土地碱化严重,群众生活发生困难。为了维持生活。该村群众深入黄河滩区进行种植。由于黄河水情的影响,许多时候种上了收不回来。1968年春天,刚刚和六扣村分开独立成村的南旺村村民,在村革命委员会主任郭兆来的带领下在黄河滩播种的300亩大豆,被一场冰雹砸了个结结实实,没有剩下多少。想再种没有种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家各户把仅有的粮食拿出来,再次播下种。这年获得了大丰收。村里利用胜利油田开发会战的机会,建起砖窑厂。经过三四年的发展,南旺村劳动工值达1.2元。

  1975年,由于种种原因,砖窑停产了、洼地归了油田,家里的几百亩耕地碱化严重,能长庄稼的所剩无几,人们的生活滑向了低谷,80亩草桥沟河坝地成了人们的救命稻草。

  1981年分田到户,人均不足0.6亩。虽说个人单干,人们的热情有了,但没有土地也是问题。人们想方设法解决生活问题。

  1986年,在新一届村两委人的带领下,通过努力将油田电引进了南旺村,在上级的扶持下,购进电机、水泵,在盐碱地上开发稻田200亩,并开挖水库。搞起了水稻种植。解决了吃饭问题。但受水源的影响,水稻种植时断时续,人们只能多方想法才能生活下去。

  2000年起,市政法委下派工作组来到了南旺村。那年春节刚过,政法委包村的住村代表张俊臣他们就进了村子,通过走家串户征求意见、召集村两委开会了解情况,确定南旺村的发展方向首先解决村民的吃饭问题。正月十二那天下着大雪,从油田求援来的四台大型推土机开进了原来的水库,水库扩建开工了。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水库、扬水站都建成了、稻田整理也完毕了,调水成了大事,没有水,一切都是零。调水可不容易,需要从十五里外的福祥泵站取水,战线那么长,经过好几个村的土地,有许多的口子需要堵,南旺村是个小村,只有30多名劳力,坚持了四天四夜,水才刚刚进入本村附近,从原来的渠道进入新修建的水渠。新修的水渠由于是冬季施工,渠坝没有压实,这水一来,到处跑冒滴漏,全村老少齐上阵也忙不过来。张俊臣从油田联系了两台大型挖掘机进行施工作业,但仍然不能堵住口子。张俊臣又联系了当地驻军,从部队抽调了四五十名官兵来堵口子。但由于战线长,连饭都顾不上吃。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村西北角,一下子冲跨了20多米。张俊臣见状心急如焚,招呼部队官兵的同时,奋不顾身下了水。在40多人的人墙阻挡下,挖土机填土,奋战一个多小时,终于将口子堵住。等把张俊臣拉出来,他的两条腿都站不起来。就这样不断努力下,奋战了7天,将水库蓄满,保证了300亩稻田浇上一遍水。他们又从油田协调了稻秧,保证了当年水稻的种植。

  水稻种植只是暂时解决问题,随着黄河水源的紧张,地处下游的南旺村也因水源缺乏水稻种植也不能再进行,他们利用上农下渔项目和河坝地,改种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加上由于土地开发,群众平均土地面积增加,南旺村人积极进行种植改革,发展多种经营,群众生活稳步改善,人民安居乐业。

  小村也要办教育

  说起南旺村的教育,村里的老人们说,南旺村小又偏远,开始的时候没有几个孩子,办教育很难。但村小也要办教育,不能看着孩子们成了文盲。

  1954年,经村民要求,义和区政府派了一名女老师来此任教,群众将全村最象样的3间房子让出来,盘了土台子当课桌,学生自己带小板凳,八九个孩子进了校门,成了第一批学生。没过几年,老师走了,学校停了课,南旺村又与邻村合办学校,把无处上学的孩子送到邻村上学,又坚持了几年。

  1960年,又派来一位老师来到了村里,那时正是生活困难时期,平时老师教学因为生活原因,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断断续续没坚持多久又散了伙。

  1963年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一位公办老师来到村里,学校又开了课。当时不大的教室,20多个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实行多级复式教学,虽教学条件不好,孩子们学习很认真,学习成绩也不错。一直坚持到1996年农村小学合并,本村小学学生全部并入河口街道四扣小学。据不完全统计,南旺村有博士、研究生各1名,本科生4名、中等院校10名。

  人物名录

  韩延歧  曾任福州军区某部参谋长。

  王树村  任河口区油区工作委员会主任。

  付有琼  现为河口街道敬老幸福园园长,2004年12月被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006年10月被东营市老龄委、文明委、电视台授予首届“银座杯”十大孝子,2009年4月被河口区委、区人民政府评为劳动模范。1996年9月14日东营日报以《爱心献老人》为题,对付有琼担任敬老院院长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

  付光友(曾用名:郭兆来) 1975—1986

  齐安训 1986—1993

  徐新亭 1993—2004

  刘树国 2004—至今

  历任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

  徐守珍 1981—1986

  徐新亭 1986—1993

  刘芳安 1993—1995

  李永祥 1995—1998

  刘树国 1998.12—至今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