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图村

关键词:

  十五图村位于郝家镇政府西7.5公里处,东隔东郑路与许家接壤,西与后缪村相接,南临五干灌渠,北隔广满沟与董集镇南八村毗邻,地理坐标为北纬37°19′,东经118°16′,截至2015年,有居民149户,463口人,均系汉族。原有土地面积约2700余亩,后修建展区房台及广浦沟、南展大坝、五干渠等水利配套工程,及油井占地等原因,2015年人均耕地2.2亩,土质属沙粘潮土土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大豆、高梁等作物,是典型的农业村。

  村名来历

  1369年(明洪武二年),杨文之从山西省洪洞县先至直隶省枣强县又复迁此建村,因姓取名,故名“杨家”,后官府推行图制行政区划,更名为“十五图杨家”,1942年后简称十五图,沿用至今。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标、盖、张、曲、韩5姓。

  经济发展状况

  该村自建村以来,历代为农,主要靠种植高粱、大豆、谷物、棉花、小杂粮等作物维持生计。农业靠天吃饭,十年九不收,遇灾害只能挖野菜充饥。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生产管理体制的制约,“大锅饭”的弊端,土地产出率低,村民生活非常拮据,仅能够解决温饱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五图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他们自动学习新的种田知识,接受新鲜事物,实行新的种田模式,在水利设施上,上级建起了扬水站,从此浇上了黄河水,从根本上解决了靠天吃饭这一难题,粮食产量猛增,人民的生活一年年富足起来,户户盖起了宽敞的砖瓦房,家家购置了新家具和新型生产机械,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1998年,村民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发展植桑养蚕业,植桑面积500余亩,建设养蚕大棚30栋,农户向第三产业迈出了第一步,同时养殖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村民建起了养蚕、养鸡鸭等大棚,出现了部分专业大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2005年5月,村集体投资建成养殖小区,已建成养殖肉鸭大棚7栋,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存栏肉鸭15000只,创利润14万元。全小区全部建成后,可存栏肉鸭3万只,出栏18万只,创经济效益210万元,纯利润收入42万元。2000年后,上级相继实施了土地综合配套开发工程,土地整平,灌排路配套,全面实现了自流灌溉,真正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使多年的撂荒地、低产田变成了良田。2003年,村内主要街道全部硬化。2005年,投资7万元整修文化大院,购置文化体育设施,定期开展培训活动。2007年,新修道路1000米,投资30万元。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0元。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