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艾家村

关键词:

  概况

  前艾家村位于广饶县城西南10公里处,东与南赵村相连,俗称“赵艾二庄”;西北1公里与东西二堡相邻,正北约1公里与北赵(曾名北李家庄)、小郭家(古称碳渣子)隔古运粮河相望,东南1.5公里与小张、车家村为邻,西南3公里与淄博市朱台镇接壤,西偏北3公里与博兴县兴福镇为邻,处于东营、淄博、滨州三市的交汇地带。村西南约3公里处便是古老的渑水河,自南向北注入小清河,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从未断流,八十年代断流,河道尚存。

  据传,春秋时已有先民居此。相传后有“哎”姓在村东南立庄,至今原所居地仍称为“东南庄子”。明洪武年间(1938年)艾姓由河北枣强县移民迁此立村,取名艾家庄,此后又有李姓入住,数辈之后,原有“哎”姓与艾姓合族,统称“艾”姓,1950年始称艾家,1982年3月,为避县内重名,经县政府批准,改称“前艾家”。近百年来,不断有艾姓族人外迁,淄博的陈营村、县内的安德村、东柳村等都有艾姓后裔居住。2015年,村内有四姓,其中王、高二姓各1人,分别于2000年后由店子镇和小郭家村迁入。

  明清两代属乐安县安仁乡。1911年属安仁乡安七保管辖。1914年属广饶县地区。1929年属三区。1939年10月属临淄县六区。1945年9月属广饶县三区。1948年属三区大柳乡。1958年5月属小张乡东风公社,10月属李鹊公社。1964年3月李鹊区大柳公社。1970年11月属小张公社。1984年改属小张乡。2001年3月合并至李鹊镇。

  解放初期,全村85户,280口人,其中男132人,19岁以下70人,60岁以上15人。1984年,人口上升到590人,男280人,19岁以下148人,60岁以上56人,至2011年底,常住农业人口890余人,260户,其中男性432人,19岁以下205人,60岁以上82人。其中艾姓占90%以上,李姓60余人,王、高姓各1人。

  解放初期,村庄面积方圆不足250米。地势低洼,大部分土地为盐碱洼地,只有村北运粮河南岸为黄沙土地。村西南大洼(古称西南洼)有渑水河呈东南西北走向斜穿而过。20世纪70年代以前,渑水河水流平稳、水草丰茂,出产鲤鱼、黑鱼、鲇鱼、鳖、螃蟹、鳝鱼、河虾、泥鳅等多种水产品,后河水逐渐断流。村西南2公里处有“古堰头”,为十九世纪防洪灾而筑的土坝,呈东西走向,坝高约3米、宽6米,有部分尚存。渑水河大多在村西南,属盐碱涝洼地,俗称“西南洼”。至2014年时,通过1984年、1991年两次村庄规划,整体面积350亩,房屋街道占地320亩,地势北高南低,房屋比降合理,交通便利,排水畅通,新农村基础框架初具规模。

  党政建设

  明清时期实行保甲制,村内有保长管理村务。1945年后设有村公所,有“农救会”,农救会主持村务。1954年后成立初级社,分东社和西社。1956年,转为高级社。1958年至1960年与南赵村合并称赵艾大队。1960年以后称艾家大队,下设5个生产队。1968年7月,成立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改为管委会。1984年改村委会。

  1930年7月,国民党陈旅受韩复渠差遣,到该村围剿南赵村土匪崔增龙(又名崔九),放火焚毁村民房屋700余间,全村老少无家可归,财产损失惨重,挨冻受饿,挣扎在死亡线上。1934年,该村艾林生、艾好善、艾而才等一批早期共产党员开始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38年,该村成立中共党支部,艾宝善任党支部书记。至1941年,全村发展党员21名。1942年春,因邻村叛徒出卖,党组织一度遭到破坏。是年冬,成立村民兵队,领导村内革命斗争。1943年夏,土匪李青山派部下三连连长崔贵友、排长田厥江等带一排兵力及机枪一挺到该村抓人、抢粮,三区区中队孙成才、李双林、艾珍山、杜国斋等4人,趁敌休息不备,迅速扔出几颗手榴弹,硝烟滚滚,敌人慌乱,区中队队员迅速截夺敌轻机枪一挺,在渤海战史上写下了在艾家夺机枪的光辉篇章。同年腊月底,敌人趁年关又到该村挨门催“机枪费”,制造了令人震惊的流血惨案,打死村民5人,打伤3人,1人被用煤油活活烧死,惨烈之情目不忍睹。1946年春,成立村农救会和妇救会。村党支部无论在土改、支前、抗美援朝等工作中,带领群众奋勇向前,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该村艾鸣书在抗美援朝回国后,1957年在北京怀仁堂受到毛主席接见并合影。1994年,党支部下辖5个党小组,党员27名。2014年底,全村有中共党员30名。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情况

  艾宝善(1938年春至1939年秋)

  艾林生(1939年冬至1955年春)

  艾好善(1955年春至1956年8月)

  艾允山(1956年8月至1957年8月)

  艾允成(1957年9月至1960年冬)

  艾庆云(女,代,1961年1月至3月)

  艾允臣(1961年3月至1967年秋)

  艾乐善(1967年冬至1976年秋)

  艾传孝(1976年冬至1982年春)

  艾绍杰(1982年春至1987年春)

  李福友(1987年春至1999年12月)

  艾建业(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

  艾玉军(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空缺)

  艾丰金(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

  艾传亮,2011年5月任职

  历任村长、社长、大队长、主任任职情况

  艾而新(1943年春至1944年冬)

  艾象芬(1944年冬至1946年冬)

  艾林生(1946年冬至1949年9月)

  艾而才(1949年10月至1950年10月)

  艾允成(1951年春至1955年冬)

  艾好善(1955年冬至1956年冬,东社)

  艾林生(1955年冬至1956年冬,西社)

  艾允成(1956年春至1958年秋)

  艾鸣书(1958年秋至1990年春)

  艾增善(1990年春至1996年11月)

  艾绍英(1996年12月至2002年3月)

  艾传亮(2002年4月至2007年12月)

  艾丰金,2007年冬至2011年5月;

  艾传亮,2011年5月任职

  民兵队队长

  艾允来(1942年冬至1944年冬)

  艾振芳(1945年春至1945年冬)

  艾好善(1946年春至1953年冬)

  农救会会长

  艾而增(1946年春至1949年9月)

  艾允成(1949年9月至1950年10月)

  妇救会会长

  李长姝(1946年春至1948年秋)

  刘正美(1948年冬至1950年2月)

  经济建设

  战争年代,由于该村远离城区,地处边陲,是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争夺的首选目标,赵艾二庄以南、鲍家庄子以北,岭子(碱土岭)密如罗网,贼寇、汉奸明伙往来不断,东有“崔九”,西有“王六”,战乱不息,百姓困苦,宁日无多,百姓四处逃荒。解放前,庄稼以高粱为主,良田不多,土地贫瘠,靠天吃饭。为防涝抗盐碱,粮食作物主要以高粱、地瓜、谷子等为主,经济作物有胡萝卜、棉花、烟草、大白菜等。解放后,农民分得了土地,但土地零散,布局混乱,不便耕种。1958年“大跃进”期间,整合村内土地,部分土碱岭子被平整,但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盐碱涝洼、旱涝无收的落后农耕状况。粮食作物以小麦、大麦等为主,蔬菜主要以胡萝卜、萝卜为主。1964年夏秋之际,大雨连绵四十余日,耕地低洼,一片汪洋,积水盈尺,循月不退,房屋倒塌,秋粮绝收。为了彻底改变现状,1964年冬至19645年冬天,开展以修“台田”为主的大规模农田改造,共挖台田排水沟60余条,全长近2万米。翻土压碱,开沟排涝,村西南大片土地经过划方整合,变成了一块块长300米,宽30~50米,沟宽3~5米规格的标准“台田”。1976年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高粱、地瓜为主,棉花、黄烟等经济作物占四分之一,亩产粮食约400斤,经济作物收入除集体开支,完成农业税所剩不多,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家散养家禽畜为主,另外全村有集体菜园10亩,粗放种植,仅供季节性村民用菜需求。1974~1980年,村内先后有油坊、粉条加工、砖瓦窑等多种副业经营和药材、果树种植。但由于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村民受益不多,个体经营很少。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面貌大有改观,1987年,全村已有机井36眼,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其他农作物逐渐被淘汰。粮食产量从1987年的700斤逐年增产,至1993年,全村土地充分得到了开发利用,近2500亩土地实现机械化生产,平均每50亩地1眼机井,水浇田全覆盖,粮食产量突破“吨粮田”大关,蔬菜大棚也由1989年的18个增加到40个,每个大棚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全村有养殖户6家,生猪存栏400头,牛180头,鸡、鸭近2000只,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

  1962年村内有了第一台柴油机(型号:1140)、第1眼机井。1967年有了第一台小拖拉机。1984年有了收割机和小型脱粒机、农用三轮车。至2011年,全村共有大型收割机5台,机井56眼,农用车150辆,以及其他农用机械一应俱全。

  机械化的实施,让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充分解放,村民在不误农时的前提下,积极从事多种经营,以家庭为单位的室内装修队伍不断扩大,至2014年已有从事装饰材料批发的人员4家,从事室内装修的人员从20年前的2、3家发展到60家。蔬菜大棚从1993年的40家减少到2014年12家,外出务工人员由1993年的30人增加到2014年的260人,从事机械、厨房设备、井管制作、农机维修等5、6家个体企业陆续兴起,规模不断扩大,年收入大约在十至二十万元不等;十几家从事钻井行业的人员常年在外,在外务工人员年收入均在3~8万元不等。

  村庄规划建设

  解放初期到1964年,该村大街弯曲,宽不足6米,小巷狭窄,宽3米,人均占有住房面积不足8平方米,院落房屋参差不齐,多为阴暗潮湿的土坯麦草房。一到雨季,东家倒墙,西家坏屋;遇到干旱,高温季节,常有火灾发生,影响着村庄的正常生活。1990年新村规划,1993年安装了路灯,并铺设了地下自来水管。村内房屋建设上,坚持统一领导、统一尺寸、统一地基,不放任自流。至1998年,全村建成长22米、宽16.5米,主房高5.1米,宽5米的标准小院280余个;人均占有住房面积25平方米以上,形成占地面积近400平方米的现代村居。对于那些首先致富的村民,鼓励他们进城买房,防止在村内争高摆阔,保证了村内的稳定。

  1990年统一规划后,至1993年,村庄在原三纵三横老棋盘街的基础上,形成宽10米两纵三横五条大街,宽6米南北贯通9条小巷,水电管网齐备,公益设施包括1992年建幼儿园、1994年建经济小区、村文化大院等齐全。

  社会事业

  解放之初,村民艾教善等酷爱京剧,自费拜师学唱京戏,自建庄户剧团,每逢春节等重要节日,搭台演出,演艺精湛,方圆几十里闻名遐迩。21世纪,以艾建章、田丽香等为首的一批中青年京剧艺术爱好者,组成20余人的业余剧团,继承传统,接受新艺术,利用业余时间,除每年对敬老院老人进行慰问性演出外,在春节、国庆节日都积极参加县乡组织的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多次表彰。艾洪福年逾七旬,仍活跃于京戏舞台,对村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多做贡献。

  1953年,该村就有了自己的学校艾家小学,有北屋3间,西屋3间。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教师2人,学生50余人,教室6间,实行复式教学。70年代后,学校分别于1973年和1985年进行了两次扩建,有教室10间,各类教学设备完备,学生100余人,5名教师(其中民师3人)。多次被评为乡镇优秀学校。1992年学校被合并。至2011年,全村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大学及中等专业学校生占毕业生的90%以上。

  1973年,村里成立卫生室,由村医坐诊。随着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全和新农合的推广,全村村民参加新医保的人数,由1978年的三分之一到2011年达95%以上,初步解除了人们看病就医难的后顾之忧。1993年村医艾良生,2010年专业医师艾宝銮先后来成立了自己的诊所,为村民就医看病提供了方便。

  解放前夕,粮食人均为100余公斤,全村逃荒要饭的18户,闯关东的3户,卖儿卖女的2户,饿死8人,15人干长工,贫雇农占全村总户数的40%以上。1934年,国民党军队派军围剿崔增龙的武装,由艾家村进入,沿途放火烧房,破宅毁院,整个艾家村房屋尽烧,数日不灭,百姓经济上遭受灭顶之灾。

  1949~1956年,人均粮食300斤,收入不足10元;1960年,粮食不足100斤;1964~1976年,人均粮食400斤,收入不足20元;1984~1991年,人均占有粮食2000余斤,收入过千元;至2011年,人均占有粮食4000余斤,人均收入过万元,近半数家庭存款超过10万元。1964年有了第一辆自行车,1968年有了收音机,1980年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2003年半数以上家庭有了电视。至2011年,全村有电脑50台,空调40余台,80%的家庭有冰箱、彩电普及、手机人均一块。至2014年,进城买楼房户数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各类轿车80余辆。电动车250余辆。

  50、60年代,年青人结婚,多用人抬轿或者牛车接送,70、80年代,全村可凑齐近10辆自行车迎亲,已是非常壮观。20世纪末,迎亲队伍运输车为三轮车,偶有轿车,迎亲队伍全部用上机动车。21世纪,全村青年结婚时,迎亲全部用上清一色的高中档轿车8~12辆。村内轿车、电动车等机动车总数已超过全村常住人口数量。20世纪60、70年代,村民绝大多数睡土炕,没有木床,全村250户人家只有大约三四张老式简单木床,年青人结婚用床,只好东家借、西家还。80年代,土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家家户户全部都换上木床,并且席梦思等高级床垫进入家庭,床铺越来越舒适,越来越美观。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也改变了冬天洗澡只能用热水擦擦的习惯。

  人物

  革命烈士

  艾宝善  1917年生人,1937年第一个加入党组织。1938年任该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积极宣传马列主义,秘密发展中共地下党员,抗日救国。1939年牺牲于鲁南沂蒙。

  艾作周  1913年生人,1940年参加革命,渤海军区直属团战士,1945年8月牺牲于寿光县田柳庄。

  艾咸亭  1918年生人,1947年8月参军,华野十纵战士,1948年牺牲于金乡县城。  

  艾允英  1921年生人,1940年6月参加革命,八路军清河区三支队战士,1943年在利津县三里庄战斗中牺牲。

  艾振芳  1917年生人,1942年3月参加革命,华野十纵战士,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中牺牲。

  人物简介

  艾鸣书  抗美援朝战士,出身贫寒,1954年参军,1957年回国后,在北京怀仁堂受到毛泽东主席集体接见,并合影,成为该村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有力佐证。

  李福友  原任村支部书记,1954年出生,1984年入党,高中文化,从政多年,被推选为第九届广饶县党代会代表。

  艾长海  乡村兽医(已故),1916年出生,童年当学徒,学习粉彩肖像画及建筑装饰工艺;解放后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对保护农耕牲畜,发挥了自己的一技之长,并对绘画艺术中的粉彩工笔,习画多年,知名一方。

  艾宝贵  农民工匠(已故),1917年出生,1岁丧父,母子相依为命,为求生存,不怕吃苦,虚心好学,精于木工制作,对精细木工、土木建筑等多项技艺均予通晓,服务村民几十年,实至名归,并对京剧表演艺术学有所长。

  艾中山  荣誉军人(已故),1954年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为2级伤残军人。才思敏捷,敢为人先,他所发明制造的“潜水电泵打捞机”,构造合理,操作方便,功效显著,方圆百里,无出其右,他还是该村唯一的抗美援朝空军飞行员。

  艾建华  中共党员,从小品学兼优,学有所成,历任数省银监会主要领导。

  李福长  1953年生,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东营市美协会员。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热爱书画艺术。少年师承书画家张雷白先生,后在李益年老师的指导下专攻写意花鸟话,作品多次参加各级书画展并获奖。

  文物古迹

  石牌坊

  位于村北300米处,建于晚清时期,上有横额大字与碑文,分别为当时书法大家宋其端和该村秀才艾国才所书,其石坊1958年被毁,所剩石刻碑文等散失已尽。

  小庙

  该村西南角原有小庙一座,始建于明,1955年被毁,遗址不存。

  李乐墓

  村西北300米处,有晚清李乐墓。李乐,以学致仕,曾在湖北麻城、孝感、易城、施恩等县为官,后因故被查,客死异乡,归葬本土。1964年 “破四旧”时墓被挖,其棺木厚重,雕刻细致,彩绘艳丽,建造牢固,墓室堂煌,足见清朝官葬之侈。

  东南庄子

  在村东南角,原有一地势较高,占地约10亩的平台高地,村人呼之为“东南庄子”。相传为该村建村前,原来的“哎”姓居民在此居住。明洪武年间,该村立村后,哎姓迁入合并,东南庄子之名尚存。解放后,经过多次房屋改建,整地取土,高地不复存在,东南庄子之名也随之消失。

  养马场

  该村西南1公里处,有地名“养马场”,传说为战国时齐国皇家养马之地,此地古时地势低洼,水草丰茂,当为理想牧场。

  王家庙

  该村正西1华里多有地名“王家庙”,传说为南堡王氏家庙,相传古时有东西南北四堡并存,一日有凤鸟栖于桥上(即凤凰桥,位在今东西堡之间运粮河上,桥名因凤而得),数鸣之后,向西南振翼而去,受凤鸟翅风所伤,南北二堡年久遂亡。其南堡“王家庙子”地名尤在。

  古运粮河道

  村北有古运粮河,相传是宋太祖东征时运粮草之用。后来此河废用,河水改道。东西堡就建在运粮河边。据说在1964年前后,村民在河沟底挖沙整地,曾有古船帮木出土。

  赵家坟

  又传该村西南5里之遥有洼地名曰“赵家坟”,远离村庄,孤立无傍,相传有赵姓人夜经此地,见群鸡鸣聚,以为宝地,嘱家人待其死后葬此,后可发达。因葬所有误,后世遂绝。其坟上世纪中叶被平,无所参考。

  艾家遗址

  为一处东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面积15000平方米。主要出土文物有东周时期的泥质灰陶罐、豆及残片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轶事遗闻

  四人夺机枪

  1942年,广饶三区的主力部队己转移到小清河以北去了,区中队化整分散,都穿便衣,和老百姓一样。敌人炮楼林立,汉奸天天催粮要款,抓夫修炮楼,抓兵当汉奸,老百姓的日子无法过了。区中队有50多人,分成若干小组,昼伏夜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艾珍山小组共4人,活动了一夜,白天住在艾家村一个堡垒户艾长海家。李双林是东堡村人,他圆圆的脸,一双大眼睛,这年17岁,平日活泼,打仗勇敢。一班长杜国斋,前大村人,21岁,是标准的山东大汉,他身高力大,还会武术,打仗三五人近不了他的身。孙成才是区中队指导员,是小组的组长,何处人氏当时是保密的,就是姓名也不一定真实,他是上级派来的,待人和气,足智多谋,工作能力强,人人都愿接近他。

  1942年6月14日,汉奸小队长田厥江,大柳村人,他领着十几个汉奸到艾家村要粮要钱,在村里闹腾了一上午累了,在十字大街一棵大槐树下,铺下席,躺下休息,把一挺机关枪放在一旁,有的已经睡着。

  由于汉奸来了,区中队小组也未敢睡觉,又迁移到一户人家内,大门外锁,汉奸一看锁着门,认为是空户,所以未进。东墙下一堆高粱秸,从高粱秸的空隙里,正看到大街上的汉奸。孙成才对杜国斋说:“我们转到汉奸北边那个院中,丢两个手榴弹,借烟掩护,夺他的机枪,你看怎样?” 杜国斋说:“我看行,我力气大,我去夺。”艾珍山和李双林也同意。艾珍山是艾家村人,地理熟,领着其他三人,爬了几堵墙,来到艾长江家,他家院墙较矮,一翻身就能跳出去……孙成才说:“得手后向西北撤退,到博兴县的兴合村集合。”三人拿出手榴弹,一齐丢了出去,轰轰轰三声爆炸,杜国斋跳出墙,拿起机枪就跑,穿过一片树林,跳出围墙就是一条抗日沟,四人顺着抗日沟,一口气跑到兴合村。 一看机枪是汉阳造,还压着一梭子弹,都非常高兴。

  汉奸听到爆炸声,吓坏了,以为中了埋伏,起来就跑,把机枪早忘了,逃命要紧,跑出三四十步,才想起机枪,回头一看,没有了,急得那个机枪射手直说:“完了,完了。”哭了起来。当时田厥江正在一农户中催粮,听到爆炸声,知道出事了,提着匣枪跑了出来,一看机枪丢了,忙命令追赶,向西追出100多米,怕中埋伏,就退回去了。气得打了机枪手六七个耳光,并说:“回去再和你算账。”他无精打彩,回了驻地小张炮楼。

  区中队的一位文艺爱好者编了很长的一段顺口溜,其中一节是:“队长田厥江,丢了机关枪。出去南门就哭爹娘。丢了机关枪,队长当不上,八格牙路(日本话:混蛋)就见了阎王”。

  区中队小组得到机关枪后,晚上就到小清河北把机枪送给了杨国夫的主力部队,受到了杨国夫司令部和县委的嘉奖。不久,区中队也编入杨国夫领导的主力部队。(艾珍山口述)

  艾家惨案

  1943年农历12月25日,广饶县赵寺村的村民家家户户正做过年的准备。劳动了一年,再穷,过年也要争取吃上一顿水饺。有的从集上买来了三五斤小麦。有的从亲戚家借来几斤细粮,也有的从“间壁清野”的地下挖出点小麦、谷子、大豆……人工推磨,磨成面粉,一家人高高兴兴,盼着过个太平年。

  这天早上,天气格外寒冷,霜雪遮盖着大地,乌云笼罩着天空,人们还在睡梦中,谁想大难临头了。忽然,村中有人大喊:“鬼子来了,快跑啊!”紧跟着村北有几声枪响,全村人处在惊慌失措中。有的人向村东、村南跑。这里正驻有邻村小张炮楼的汉奸,由于经常来村里,有的人还认识汉奸小队长,汉奸小队长嘴里喊着,“别跑!跑打死你!”但手做着手势,叫村民快着跑;有的人向西跑,倒霉了,正跑到鬼子的脚下。是老人小孩都赶回村,是青年男人,都叫站在墙下不准动,被俘的青年人共9人,杨伟代、田淑中、田淑宽、杨橘子、田家骖、田茂先、田厥光、田懒汉、田杰三。天明后,他们被带进了村中一个场园里,这时汉奸、鬼子进入农户开始翻过年的东西,不论多少,只要翻着都一律抢走。日本鬼子不但进农户翻粮食,他也知道群众间壁清野的办法,所以也到柴草垛中翻粮食。鬼子从村边柴草垛中翻出了一捆电话线。原来地下武工队队员兼地下党支部书记杨伟代,带领田杰三、田俊利等人,割了日本的电话线,藏到了村边的柴草垛里,从广饶通博兴通济南的电话线,被我武工队割了多次,鬼子小队长龟田一郎(老百姓都叫他龟田是狼)和汉奸大队长因破不了割电线案多次挨上级的熊训,心里窝着一身火。正好翻出电话线来,他怎能善罢甘休,马上对村民进行审问,田淑中和田淑宽是兄弟二人,九人中田淑中年龄最大35岁,田茂先年龄最小22岁,龟田是狼通过翻译先问田茂先:“电话线哪里来的?”“不知道。”一耳光打去,田茂先的嘴里流出了鲜血,村书记杨伟代看到田茂先挨打,想救他,就说:“八路军武工队割了电话线,藏到我们村柴草里,不是我们村割的,我们都是良民。”龟田是狼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就看每个人的手,都是庄稼汉,满手都是老茧,他认为是老百姓,不是八路军,审问了一遍,没有什么线索,但他还是不放过这些人。

  鬼子、汉奸在村里折腾了两个多小时,粮食背着,鸡蛋和鸡抢着,牲畜牵着。老百姓过年的东西,被一抢而光,鬼子、汉奸准备回去过年。

  鬼子留下一部份汉奸看管抢的东西,又带着他们九人去了艾家村,艾家村在赵寺村西南不到1公里,鬼子、汉奸进村时,村里的青年人都早已逃走,鬼子、汉奸又到各家各户翻粮食,这时他们九人总想找机会逃跑,但龟田是狼却起了杀人之心。在艾家村十字大街以北东墙下,他们九人被命令靠东墙站整齐。龟田是狼他要实验一枪能打死几人,当这九人站好时,可恶的鬼子在背后开了枪,枪一响,九人立时倒下了,有一“汉奸”说:“都不要动。”鬼子听不懂中国话,翻译是中国人,他也看不惯鬼子的暴行,所以他也不给鬼子翻译“汉奸”说的什么。九人的血立时从东墙下淌到了街中心,惨不忍睹。虽然“汉奸”说不准动,枪打在身上死不了不动真难,杨伟代、田家骖、田茂先三人疼的身子直滚,龟田是狼指示鬼子兵把他三人拖出来,丢在了在西北角早已点着的熊熊大火中,杨伟代大喊:“向日本鬼子讨还血债!打倒日本鬼子!”他是共产党员,但在此情况下,他不喊“共产党万岁!”怕给乡亲们带来更大的损失。龟田是狼一看其他人都死了,领着他的人马带着抢的粮食又回了赵寺村。鬼子一走,那位“汉奸”又说:“鬼子走了,没死的快跑。”这时,田杰三、田厥光、田懒汉三人从血泊中爬出来,向北就跑,跑了十几步,就爬了一堵不高的墙。但田懒汉伤重,怎么也爬不过去。那个“汉奸”过来帮他爬了过去。后来才知道,那个“汉奸”是武工队安插在小张炮楼里的地下工作者,叫王世安。但不知何处人(那时的地下工作者真名、籍贯都保密、王世安也不是真姓名)。他们三人中,田杰三是地下武工队队员,武工队把他送到临淄一家私人医院里,治好了伤,活了下来。田厥光、田懒汉二人受伤后无钱无医治疗,不久就死了。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