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里东村

关键词:

  概  况

  坐落在广饶县城西南5公里处,东有杨庙村、西辛村,南有董家村、李鹊村,西有东耿村,北临皂户、西冢村。

  该村为原有村庄,在元末明初南北混战时,村中有李姓者藏于灶台内,得以幸免。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陆续向这里移民,重新建成村,因李姓是原住户,人口多,所以称为李大庄。因村有前后两部分,故名前李大、后李大。明万历三十一年和以后县志皆载有李大庄或前李大、后李大。后来村中李姓越来越少,又因为村东北有一小村付刘庄,也并入后李大,因此演变成里大村或前里大、后里大,因该村在后里大的东面,故名后里东村。

  村内有李、马、王、孙、韩、成、聂、张、任、安、刘、庞、苏计13姓。后苏姓迁往苏王,2014年有12姓。后里东村只有孙姓一族,于明万历年间乐安县城北三岔村迁入。

  明清两代均属青州府乐安县安仁乡。1911年属安仁乡安二保。1914年属广饶县第三区。1939年属临淄六区。1945年9月属广饶县第三区。1948年12月属第三区董辛乡。1956年1月属李鹊区董辛乡。1958年5月属李鹊乡,9月属东风二社,1958年10月属李鹊公社。1964年3月属李鹊区皮里公社。1970年7月属李鹊乡。1971年属李鹊乡皮里片。1996年属李鹊乡皮里管区。2001年属李鹊镇皮里管区。2006年属李鹊镇皮里办事处。

  1949年,全村 78 户、 240口人,男 120人,18岁以下 32人,60岁以上 28人。1994年,有村民85户260人。2011年,全村居民91户,283人,60岁以上43人,18岁以下53人。全村人口中女144人,男139人。全村面积 780 亩,村庄占地面积 80 亩,耕地面积660亩。

  党政建设

  抗日战争时,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孙其平任书记。后来因参加一贯道被开除党籍。村长李春田也在敌威逼利诱下变节投降,后被共产党枪决。土改时,由孙绍文带领村民开展减租减息,并打倒地主恶霸。1946年春,建立村农救会,成立村民兵队,领导村内革命工作。1947年春,成立妇救会。是年,孙升阶入党,成立村党支部,孙升阶任党支部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刘洪福、孙清平、韩荣州等人先后参军。1950年抗美援朝时,该村村民积极支援抗美援朝并出钱出物,孙松阶、孙云文参军,孙松阶牺牲在朝鲜战场。1952年,村里成立互助组。1953年,建立初级社,1956年10月,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1965年四清工作组到村,进行清账目、清现金、清组织,以前所有的干部都靠边站,撤销一切职务,干部过筛,逐个审查,四不清干部都进行了退赔。1967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先是组织红卫兵进行破旧立新,后成立造反团、捍卫两大组织,两派相互斗争,互相夺权,党组织无法工作,由孙华堂等人组成革委会。1968年知青上山下乡,有知青到该村,并参与了运动。1971年,里大合并成为一个大队,孙云尧任书记,王建堂任主任。1975年土地划方,整平土地,队与队交换土地,做到土地连片。1979年,里大大队分成四个行政村,即后里东队、后里西队、前里大队,西里大队。后里东大队由孙清阶任书记,孙希堂任主任。后东大队在1982年曾分为三个小队,为期三年,于1985年又合并为一个大队。2011年,全村有党员15人。

  历任村党支部(里大村)书记任职情况

  孙升阶(1947年3月至1949年10月)

  张维贞(1949年10月至1953年10月)

  董曰会(1953年10月至1955年7月)

  孙云辉(1955年7月至1971年1月)

  (1971年3个村合为一个行政村)

  孙云尧(1971年10月至1976年10月)

  孙玉柱(1976年10月至1979年12月)

  (1979年12月后分为4个行政村)

  孙清阶(1979年12月至1981年12月)

  孙绍良(1981年12月至1982年12月)

  孙清阶(1982年12月至2001年12月)

  孙晓阶(2001年12月至2004年11月)

  孙清阶(2004年11月至2011年6月

  孙柱华(2011年-)

  历任村长、社长、大队长、主任任职情况

  孙绍文(1946年春至1949年10月)

  张维贞(1949年10月至1953年10月)

  王永春(1953年10月至1959年10月)

  柴友亮(1959年10月至1960年10月)

  王继春(1960年10月至1962年10月)

  孙勃平(1962年10月至1963年12月)

  王继春(1963年12月至1965年12月)

  孙书阶(1965年12月至1968年7月)

  孙华堂(1968年7月至1971年1月)

  (1971年后4个村合为一个行政为)

  王建堂(1971年1月至1972年1月)

  孙玉柱(1972年1月至1976年10月)

  张松林(1976年10月至1979年12月)

  (1979年12月划分为4个行政村)

  孙玉柱(1980年1月至12月)

  孙希堂(1980年12月至1982年12月)

  孙文堂(1982年12月至1984年12月)

  孙希堂(1984年12月至2004年11月)

  孙清阶(2004年11月至2011年6月)

  孙柱华(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

  孙志阶(2015年1月-)

  农救会会长

  孙曰序(1946年春至1948年12月)

  王永春(1948年12月至1949年10月)

  妇救会主任

  坡秀玲(1947年春至1950年2月)

  民兵队队长

  任忠信(1946年春至1947年12月)

  张维贞(1947年12月至1953年12月)

  孙振平(1953年12月至1956年12月)

  孙云辉(1956年12月至1958年10月)

  贫协主任

  王永春(1949年10月至1953年10月)

  刘洪升(1968年春至1970年12月)

  韩文洲(1970年12月至1979年11月)

  经济建设

  自古以来,该村种植的作物有高粱、小麦、大豆、谷子,再就是芝麻、绿豆、黍子,过去是十年九旱,生活困难,糠菜兼吃,过着半年糠菜的生活。那时只有几个土井浇园子,以后又增种棉花、地瓜、黄烟,由于孙大方种黄烟发了财,才砌了砖井,安上水车,用驴拉着水车浇地。自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初级社、高级社,砖井越来越多,都安上水车、鸳鸯罐,作物由大宽垅变成窄垅,由单眼改成双眼。那时村民高兴的说:“水车井、鸳鸯灌,不用老天能吃饭。” 1958年生产大跃进,村民高举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参加生产,并组成大兵团,实行大兵团作战。在此期间,搞大炼钢铁、大搬家、大锅饭(即吃食堂),由于1958年粮食没收好,地瓜都烂到坡里,又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人民生活急速下降,生活很苦,吃饭定时定量,每人每天合瓜干四小两,那时冻地瓜、野菜,地瓜蔓子,萝卜苗子都成了好东西,有的甚至吃玉米骨头,1964年生活才有了好转。1966年村内打了第一眼井,后来发展成用大锅锥打井,至1981年村内使用钻打井。在党的领导下,打了机井、深井,用机器浇地。后又用上电力浇地,用拖拉机播种,实行合理密植,改良品种,由过去的亩产几十斤到了亩产几百斤,1983年后粮食产量逐年提高,由以前的亩产一二百斤提高至八九百斤。90年代,亩产粮食都在一吨以上,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提高。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又发展了大棚蔬菜,村民生活又得到提高。

  1975年里大村大队买了东方红28拖拉机,1977年买了25拖拉机以后,小麦开始成畦机播,每畦24眼。1980年后东村有了东方红12拖拉机,用于运输播种等,1981年开始用脱粒机,1987年孙俊生买了小联合收割机。

  该村以前经济来源靠卖粮食或卖几棵树木,副业只有做神香,卖香挣钱。后里村曾发展香屋19座,前里13座,西里6座,每座香屋需要8人,这些香屋就需近200人,外加老婆孩子理香,有人高兴的说:“秋收冬藏,入了香房,去了小米,换上高粱,三日一犒劳,小米饭汤。”随着形势的发展,后来做的少了,直到解放后破除迷信,禁止做香。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种植棉花、黄烟,1993年建了蔬菜大棚(生产队划地,国家无息贷款),有的买了六轮拉货挣钱,多数靠建筑队打工挣钱,该村有大小十几个建筑队,甚至有的经营暖器、太阳能、水利管道、铝合金等行业。

  村庄规划建设

  村内街道原来曲曲弯弯,下雨时泥泞不堪。居住原来都是土屋土墙,下有几层砖防碱,到后来发展成砖镶门、砖镶窗户,四个砖垒的墙角,瓦沿砖哨,俗名海青房。1985年四队联合进行了整体规化,房屋五户一排,对户十家,户户门前都有街道相通,公路相连。1986年村庄开始规划建设,由以前的土墙土屋、窄胡同改建为砖瓦房,南北院长22米,东西宽17米,房屋檐高3.4米,大街宽12米,胡同宽8米。统一规划后建设的砖瓦房,前面有厦檐、铝合金门窗(有的住上了楼房),大门宽大,用瓷板贴起来,上面有横匾,写有“幸福之家”“万事如意”“家兴财源旺”等。两旁弄上铁钩,逢年过节挂上大灯笼;下面是宽厚的铁门,刷上锃亮的漆。每逢春节贴上春联拉开电灯,与街上的路灯交相辉映,与城市一样。1989年在县工作队的领导下,修了南北东西各两条柏油大路。2011年,进行了小街整修,由水泥浇灌,同时安装了路灯。有的将原先房屋加宽加大,有的到县城或者镇上买了楼房。1982年全村户户用上电。

  解放前后村民吃水是水桶到井上挑水吃,后来随水位的下降,吃水井里干了,村里就用机井放水供村民洗衣、做饭,规定放水时间,每隔一天下午五点到七点村民到机井接水。2005年实行集中供水,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自来水。

  社会事业

  村内在解放前后就有大秧歌的活动,孙和平打鼓全县闻名。里大村秧歌一进县城很远就能听到鼓声,就知道里大秧歌来了。1965年因大秧歌,孙立阶曾挣了个媳妇。2002年是最欢腾的一年,里大村组成了妇女扭秧歌,后里东村由孙连阶、孙俊山、孙俊昌、孙俊良等人组成了青年秧歌队,到李鹊镇和县里演出。1969年,以知识青年为主,还唱了京剧样板戏《红灯记》,同时也有小戏《一条路》《三回船》和快板、二人转等。在1975年里大村大队还踩高跷。2012年,李鹊镇帮助村内建设了篮球场、兵乓球场和健身器材,给村民健身带来了良好的条件。镇电影队每年两次到村里放电影做宣传工作。

  建国后兴办了小学,由林诸生、孙云林、刘绍增等先后任教,随着形势的发展,在里大村中心又修建了新学校,还设了初中班,教师曾发展到9人,学生发展到200多人,董家、朱耿的学生都到此上学。后来又建了育红班幼儿园,对儿童进行教育培养。小学于2003年合并到皮里联小。

  1970年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给里大村培养了卫生员,有孙文平、孙春阶、王秀云、马守兰、刘洪涛、韩瀛洲等参加培训,并建立了卫生室。大队解散后与后里西村联合在建立了卫生室。2000年派专职人员在里大村建立了诊所,村民看病很方便,还能报销一部分。

  解放前,粮食亩产几十斤,人均为 30 余公斤,15人干长工,贫雇农占全村总户数的49%。1955年亩产120来斤,每人大约80斤;1964年亩产180斤,每人约100斤;1976年亩产300斤,每人约260斤;1982年实行包产到户,每亩1800斤,每人约360斤;1991年每亩1900斤,人均480斤,2011年亩产2400斤,人均3000斤。

  1958年有了第一辆自行车,1960年孙福来、孙云端各买自行车一辆,1962年孙俊仁买了自行车。1983年孙明阶买了9马力汽油三轮。1984年有了柴油三轮,1998年孙全阶买了第一辆六轮车,2005年孙庆军、孙志阶各买了一辆拉水泥制品车用于跑运输。2000年孙全阶买了第一辆小轿车。2011年,村内有30辆三轮车,3辆六轮货车,5辆四轮货车,25辆小轿车。1984年从全村只有一台电视机,2011年全村拥有彩电90余台,有线电视入户率80%,有十户多有了电脑。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对孤寡老人、困难户每年都多次发放救济金、粮食物资等,无劳动能力的村民俊礼、孙玉河,进了养老院,有的享受低保。年满60周岁的每月发放120元生活补助,75周岁的360元,90周岁以上的960元,对种植小麦的农户按每亩100元给予资助。

  人物

  人物传略

  孙儒忠  字泽寰。明万历年由县三岔村迁入该村,为里大孙氏始祖。封文林郎。孝友淳亮,为乡里所推重。邑境三岔地善下,清河水数溢,为民患。儒忠力陈于官,请浚别渠以通水利。子三杰、三让、三锡。三让幼与兄三杰同学,相友爱。及三杰贵,未尝一至其署。而仗义好施,上承父志,下与弟三锡并驰,诸如焚券完娶、赈济贫乏,德不胜举。

  孙三杰  字景濂,一字松石,儒忠子。初家邑城东北之三岔,及三杰之世,奉母迁城南偏西之李大庄。少倜傥有大志,以天启乙丑成进士,授陕西宝鸡知县。故事,邑不税田,岁贡五千金,三杰立除之。时流寇披猖,川陕道梗,乃勒井规,壮子弟成部曲,严战守备,而单骑走其巢,谕以祸福,悉自解散。调繁长安,兼署咸宁,大猾望风去。有因事以砚归者,实重金,三杰微知之,不复开缄,即笔注九字其上云“砚虽佳,贪墨,吾不取也”,立还其人。构书院,与文太清讲学。奏最,特擢兵科给事中。当是时,天下多故,内外文武不和,三杰疏所利弊,指证切直,有“臣子当多事之际,幸有能为国家公忠干济者,即虚心听之、拭目望之矣,何必功自己出、名自己成”等语。会登莱巡抚孙元化以毛文龙部曲孔有德为偏裨,有德反,陷登州,执元化。元化者,辅臣周延儒私人也。延儒百计回护之。因力劾其庇奸误国,并痛陈款局、抚局之非,延儒与封疆各吏朋比欺饰。状有“皇上时时欲伐逆剿叛,诸大奸通同奏成一款局抚局。臣知有皇上封疆,不知有身家性命。皇上诚自为社稷封疆计,用臣之言,立除误国大奸,严饬内外在事诸臣,从此洗涤肠胃,打起精神,息盗安民,灭敌锄叛”等语,疏凡五上。论者谓“早从孙给事之言,明之天下当不至是”。奈延儒方得,君辄镌秩,降补上林院监蕃育署丞,寻升太仆寺丞。不以闲曹缄默,犹一疏再疏,中外重之。既终不见用,遂乞病归,卒于家。(《续修广饶县志》)

  孙三元  武英殿中书,加衙太仆寺丞。

  孙三让  贡生,授四川粮捕通判承德郎。

  孙三锡  字怀万,一字悔庵,太仆寺丞三杰之弟,世所称孙孝子者是也。少为邑名诸生,鼎革后隐居教授以殁。其生平行谊荦荦大者,父殁终丧不入私室,事母病以精诚格天,母殁庐墓六年,教授生徒一遵白鹿洞遗规。著有《训蒙大义》,成御史勇为之序。刊行《孝经》《近思录》诸书,以启后学。仿朱子读《上蔡语录》法,以《大学演义》《性理大全》《朱子全书》分授各子弟。生平口不言人过,亦不喜闻人之过。勇于施济,凡邑中义举,众力所能为者必先之,众力所不能成必后之。先后捐资以累万计,如设义田、建社仓、立乡塾、掩露胔、助人婚丧、重修学宫,不可殚述。而置学田以膳诸生都数百顷,创修草桥长堤延十余里,为尤著一时。有“成氏父子、孙氏兄弟”之称。“成氏父子”者,御史勇、侍郎其范,“孙氏兄弟”者,三锡与其兄三杰也。

  孙希奭  字无逸,一字果斋,给事三杰子。康熙以岁贡,授知吴堡县。勤恤民隐,剔清吏弊,有父风。后以罣悞归里,年八十三而终。

  孙弘喆  字仲吉,明诸生三锡子也。以顺治六年进士,授知庐江县。时当鼎革之初,城垣、廨宇皆毁于兵火。弘喆至,缮女墙、设重关、置县署、筑滚坝、瘗城内外棺骸、立养济院以收孤老,既重修学宫,复广立社学以教士,朔望亲临考校,又修辑邑志。在任数年,百废具举。以海寇犯城,率先堵御死,士民悲之,为立主社学。

  孙弘敬  字毅公,邑城西南李大庄人也。以子士贞贵,赠征仕郎,妻丁氏、谢氏赠孺人。其生平见义必为,乐善好施,尝煮粥以饘饥民。

  孙士贞  字干臣,弘敬子,仕至四川夔州别驾。将之官,曰:“吾不忍以家口之众累民。”仅以一仆往,时年甫十八云。到任数月,会火灾,民居延烧殆尽,士贞为捐资修葺之。有梁山劣衿与奸徒串讼,久不决,上宪委以听断,立烛其隐,人颂神君。未几,以母老乞养归,遂不复出。

  孙士奇  字静子。父母早殁,常以不得逮养为恨,每岁时必号泣于墓。事诸父如所生,久而不倦。其仲伯希奭令吴堡时,以挪帑被纠,士奇亟出金助之。诸父咸感义其举,偿以公产,辞不受,曰:“伯父犹吾父也,吾固将以不及事父者事之。”其孝友如此。

  孙士久  邑诸生,吴堡令希奭之幼子也。少丧母,祖姑与二寡嫂抚育之。及长,折节读书,奋志欲光前人事业,故持躬处事皆有先民遗范。数奇不偶,识者常致惋焉。

  孙士长、孙士亨  三锡孙也,均纯孝。母丧,哀毁逾恒,庐墓三年,至诚所感,有双兔驯然依人。尹从王为之赋《麟趾》。

  孙克信  乾隆年拔贡,汶上县教谕。

  孙士恭  清乾隆岁贡。

  孙大昌  清光绪岁贡生,晚年教私塾,求学者多达百人,整个城南文人雅氏多出于他的门下,在文化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革命烈士

  孙松阶  1932年5月生人,1950年12月参军,志愿军战士,1951年在朝鲜牺牲。

  人物简介

  孙伯阶  泰安水利学校毕业,在李鹊乡水利站工作,后调县水利局,曾设计指挥李鹊乡土地划方修路,测绘广饶县地图,修建太和沟桥,为李鹊乡整体规划起了重要作用。

  文物古迹

  里大村文物古迹可分为四句话:“后里两台屋,前里前大门,村西有大庙,村东是祖坟。”

  台屋

  用青砖和石灰砌成高有十余米,下层填土上面住人,于1964年扒掉。

  前大门

  前里东西大街路北有一特大大门,高约十五米,下有五层石堦,两旁栽有国槐,现存一棵,还有上马石,拴马桩,据老人们说:此门之大乐安城南独一无二。此门于64年前扒掉。

  大庙

  后里大村西有一大庙,大门向南,内有三间大殿,正中供的是普贤,普提文珠在两边,在往两边四眼光乃奶奶、送生娘娘,东西两山两两相对,即:牛王对马王,关公对二郎,财神对土地,小鬼对周仓、判官对关平。正面及两山皆有壁画,正面画的是列国,东山画的是西岐,西山画的是三国,系丹青妙手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庙前东面有一小庙,供着护法韦陀,面向北面,镇守着大殿,此庙解放后扒掉。

  祖坟

  后里大村东有一不算大的堐头,俗称为东堐头,堐头上有一大坟营,乃孙氏祖坟,占地约五亩,其中有一大坟乃孙氏始祖,坟高约五米,坟前有石碑,坟后有大片高于地面的土约两米,名曰椅子圈,自大坟东面,由西向东排列其四子,其余南面东面各有坟若干,俱是孙氏子孙,1971年平掉。

  古槐

  在前里村有一棵槐树约四百余年,腹内已空,可容三人并列,树皮多脱见骨,但枝叶茂盛,原有三棵今存其一。

  古枣树

  后里孙俊成家大门南有一棵枣树,约三百余年。有的地方树皮脱落见骨,但枝叶茂盛,年年结枣不少。

  轶事异闻

  带棺谏君

  据说该村孙三杰为挽救明朝覆灭的命运,一时期中向崇祯皇帝,连奏十三本,在奏最后一本时,命人抬着十三口棺材,皇帝问他家有几口,三杰说十二人,皇帝又问,另外一口何用,三杰说那口棺材盛你昏君,皇帝大为气恼,但知他是忠直之臣,所以没有加罪而降一级官职,由太仆寺卿将为大仆寺丞,崇祯吊死煤山前,还念念不忘说:早听三杰之言,哪有今日,后来有人编成“孙安动本”“铁板图” 戏剧等,孙三杰奏本古存八本,现存其四,俱非原稿,由孙云林珍藏。

  爨中跃鲤

  明崇祯七年(1434年)该村孙三锡,老母病重,使他尽夜寝食不安,遍请医生,为其医治,煎汤熬药,必亲自照料,母极思鲜鱼,而时值隆冬,遍寻各处,鲜鱼难求,当其为母熬汤时,忽见灶火中跃出一尾鲤鱼,红眼圈,金翅金鳞,即为其母送来,母见鱼欣喜而病愈,嘱曰:“此神鱼也,是儿孝心所感而出,宜放之”。孝子投鱼于河,鱼浮水不去,孝子以不恶食生鱼以先,鱼乃三旋而去。此事报至县衙,县长黄甲云亲自嘉奖,并写了孙孝子格鱼传,曰:“古孝子有卧冰得鲤,有涌泉跃鲤二事,今得孙孝子院中跃理一事而三矣,孝哉孙先生于古人并不朽也”。

  孝感双兔

  据说孙三锡因其父母亡故,在坟前结草为庐,守墓十二年,夜夜有俩白兔,洁白如雪,睛红似灯,在其庐中与他作伴,在续修县志中亦有记载。在1963年夏,夜晚乘凉时我村东(离祖坟很近)多有见者,其中孙云尧等人急追猛捕,但追之不上,捕之不着,当眼看追上欲捕时,消逝不见。

  十二拔贡

  据传说乾隆年间科考,孙克伩随外祖父冯国老进考场面见考官,克伩要求做贡生,考官见他穿绿裤绿袄 ,曰:“出水蛤蟆穿绿袄”。克伩见考官们穿着红袍,立即对曰:“过油螃蟹着红袍”。主考官见其聪明伶俐,但年龄太小,说:“你能绕桌转三圈我即封你为贡生”(意指再等三年),克伩说:“我不转,我不等三年,这就要”。主考官随即当场就封为贡生,克伩当时是十二岁,所以称十二拔贡,后为汶上县教谕。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