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杨家村

关键词:

  概况

  该村位于广饶县城西南8.5公里处,南是小张村,北是赵寺村,东是太和村,西是南赵村。

  杨姓原居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凤凰窝庄,后迁枣强县,明成化年间迁县内草桥镇,明朝末年迁此立村,以姓取名杨家庄,1982年3月更名为南杨家村。民国修县志载有杨家庄。

  村内有付、杨、田三姓,均为汉族。付姓原居河南省商城县,明弘治年间迁乐安邑南关南街茔次城西郊约五里付家,后迁杨家庄,年代不详。田姓于1940年由赵寺村招赘而来。

  明清两代属乐安县安仁乡。1911年属安仁乡安七保。1914年属广饶县悌区。1929年属三区。1937年10月属临淄县六区。1945年9月属广饶县三区。1948年12月属三区太和乡。1956年1月属李鹊区太和乡。1958年5月属小张乡,9月属东风二社,10月属李鹊公社。1964年3月属李鹊区大柳公社。1970年11月属小张公社。1984年7月属小张乡。2001年1月为李鹊镇。

  1949年,全村80户、340口人,男180人,18岁以下80人,60岁以上40人。1970年。全村由105户、504口人,18岁以下120口,60岁以上60人。1980年全村有120户,560口,18岁以下180口,60岁以上80人。2011年,全村有157户,其中杨姓68户、付姓87户、田姓2户;人口603人,其中男性308人,女性295人,18周岁以下128人,19~59周岁365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110人。

  村庄占地75000平方米,耕地面积750亩。村庄周围600亩为砂质土壤,西洼地150亩为黑色粘土。

  党政建设

  1914年至1953年为杨家村公所。1953年成立互助组,全村共有10个互助组。1954年互助组发展成为初级社,分为东社、西社。1955年至1957年为高级社。1957年为人民公社,称新华四社。1958年至1968年6月为生产大队。1968年7月至1980年为革委会。1981年1月至1984年6月为管委会。1984年7月开始称为村委会。

  1939年4月,杨新成经赵寺村田俊国、田家驹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杨家村第一名共产党员。入党后离开母校,按照上级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回村积极宣传抗战,动员、组织群众与日伪侵略者进行斗争。在此基础上发展积极分子入党,筹备成立杨家党支部。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先发展杨福安、杨振禄入党,5月成立党小组,属赵寺党支部。后又发展杨福堂、杨新民、付开福等入党,杨家党组织迅速壮大。7月,杨家成立党支部,杨新成任支部书记,杨福安任组织委员,杨福堂任宣传委员,杨振禄任各救会长。11月,由于革命需要,杨新成调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办事处工作,杨家村党支部由杨福安负责。支部成立后掀起对敌斗争的新高潮。为积极配合八路军游击队与日伪作斗争,40年代初,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杨家支部的党员多次挖断公路、铁路、破坏敌人的电话线,使敌人的交通、通讯一度瘫痪,沉重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建国后,党支部带领全村人民积极开展了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2014年,村党支部下辖3个党小组,党员17名,团员11名。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情况

  杨福安(1939年12月至1940年1月)

  傅开福(1940年1月至1943年2月)

  (1944年1月至1952年12月空缺)

  杨新民(1953年1月至1958年6月)

  傅功勋(1958年6月至12月)

  傅呈祥(1959年1月至1960年9月)

  杨新田(1960年10月至1963年1月)

  杨新民(1963年2月至1964年12月)

  杨福堂(1965年1月至1966年12月)

  傅呈祥(1967年1月至1974年12月)

  傅国章(1975年1月至1976年12月)

  杨玉杰(1977年1月至1980年12月)

  傅国章(1981年1月至1985年12月)

  杨玉杰(1985年12月至1996年11月)

  杨福奎(1996年6月至2014年12月)

  杨玉彬(2015年1月任职)

  历任村长、社长、大队长、主任任职情况

  傅开福(1940年1月至1954年2月)

  杨福堂(1954年2月至1956年冬)

  杨新民(1957年1月至1958年秋)

  傅呈祥(1958年冬至1959年春)

  杨福堂(1959年春至1966年6月)

  傅春章(1966年7月至1968年6月)

  杨福俭(1968年7月至1969年12月)

  (1970年1月至1979年12月空缺)

  傅振忠(1980年1月至1995年11月)

  杨福奎(1995年12月至1999年11月)

  杨玉彬(1999年12月至2005年11月)

  杨福奎(2005年11月)

  贫协主任

  傅化兴(1964年春至1966年2月)

  傅中田(1966年3月至1968年12月)

  傅元章(1969年1月至1971年2月)

  经济建设

  杨家村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村,解放前无其他产业,农业生产全靠人畜干活。农作物主要有高粱、谷子、大豆、小麦,产少量烟草,是当时的经济作物。解放后,农业发展较快,产量逐渐提高,烟草种植面积增加,开始种植地瓜。1953年互助组期间,村内有小型卷烟制作作坊2户,弓房(弹棉花)1户。1954年村里建有粉坊1处,主要制作粉丝、粉皮,日产量300斤。1960年,烟草种植面积约200亩,地瓜种植面积约200亩,高粱种植面积约200亩。1964年因雨水多,地下水位上涨,低洼地发生严重内涝,烟草、地瓜几乎绝收。1962年至1965年,在村西南面有砖瓦场1处,建有地上窑室3座。1965年开始调整种植结构,逐渐减少烟草、地瓜、高粱的种植面积,开始推广棉花、玉米种植,逐渐扩大小麦的种植面积。1976年村集体购买了一台25马力拖拉机,从此南杨家村逐渐开始农业机械化。1977年因连年干旱,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开始兴修农田水利,当年打成机井3眼。1978年不再种植烟草,棉花的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余亩。小麦、玉米成为主要粮食作物,面积400余亩,两者实行套种,亩产均达到600余斤。1979年第一台脱粒机在杨家村落户。1987年以后,村民只种植小麦、玉米,面积达600余亩,施行科学种田,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小麦、玉米亩产均达到1000斤。1992年起,响应上级号召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先后发展蔬菜大棚30个,占地100余亩,发展再生塑料生产作坊6户。1994年,全村社会生产总值297万元,人均纯收入1025元。为搞好粮食转化增值,立足实际,大力发展养殖业。村民在家中养殖肉食鸡,肉食鸡出栏量在1998年一度达到2万只的规模。至2014年底,发展规模养殖户3户,形成年出栏生猪600头、肉食鸭15万只的养殖规模。粮食种植面积540亩,蔬菜大棚10个,占地30亩,速生杨林30亩。21世纪,大力支持村民发展经济,大量村民外出务工、经商。2014年,村民拥有大型桩基设备29台套,大型运输车辆5台,大型粮食收割机2台,外出务工人员200余人,个体工商户10户。

  村庄规划建设

  杨家村规划前村庄占地约40亩,只有一条东西街,170米长,宽约8米,中间错开。街南有胡同6条,街北有胡同5条,并且相互错开,多数胡同弯曲,宽约3米。街道、胡同均为土路。当时房屋多数是土坯房,宽约4米,3米开间,房檐高约2.5米,窗户为约1米见方的木制格栅,门为1.2米宽、1.5米高的木板门(有的为单扇门,有的为双扇门)。多数院子为东西10米宽,南北15米长。1980年,开始实行新村规划,全村规划大街四条,其中南北大街两条,宽10米,与赵寺村的大街相通,各长150米;东西街两条,与大寨三路连通的10米宽,位于村中间的5米宽,各长500米。胡同为南北走向,4米宽共8条。宅子规划为对宅子(两两相对),东西宽16米,南北长18米。房屋南北宽5米,东西分为5间,檐高3.5米,脊高5米。因雨水排放自西向东流,房基水平自东向西每条胡同增高5厘米。1990年规划建设基本完成,村民们住进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村两委带领村民用废砖头在村中的主要街道铺设了砂石路。2008年,在村内两条东西街安装路灯22盏。2011年至2014年,先后投资100多万元用水泥混凝土硬化村内街道、小巷14600平方米;并沿十米大街安放垃圾桶20个,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清运。

  1972年安装了第一台50千瓦变压器,结束了杨家村浇地用机器,照明用煤油的历史。1985年以后,先后投资30余万元增加变压器3台,总容量达到350千瓦;架设高压线路2000多米。至2014年,变压器达到8台,总容量达到1160千瓦。

  1990年,村民集资在村中打了一眼机井,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家家户户安装了土自来水,结束了村民吃水靠肩挑人抬的历史。2005年接入全镇统一供水管网,村民们用上了正式的自来水。

  社会事业

  1997年,新的村委办公大院建成,占地1152平方米;房屋10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设有办公室、计划生育人口学校、远程教育室、小康书屋、残疾人康复室等。2008年投资2万余元建设了文化大院,安装了健身、体育器材,为村民健身娱乐活动创造了条件。南杨家村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民间艺术节目,比如踩高跷、跑旱船、打花杆等。1990年至1997年村团支部组织了一支80多人的花杆文艺宣传队,曾经在博兴、临淄的许多村庄、单位做过多场交流演出,杨家村一度远近闻名。近几年又开始流行健身操,村妇联组织了一支24人的文艺宣传队,逢年过节她们便走街串巷到附近各村交流演出。农闲时节,宣传队员们带领村民们在村文化大院搞一些演出健身活动,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杨家小学始建于1955年,当时有一名教师,学生30余人,一间教室设置3个年级。杨福聚家、傅呈华家、三皇姑庙都当做学校。1967年村民们在村南建设了一所占地2.4亩10间房屋的学校,有教师3名,分5个年级,学生达到120余人。1985年因上级整合教育资源并入赵寺小学。2011年,全村有博士生1名,硕士生3名,本科大学生4名。

  20世纪60年代初,杨家村卫生室建立,1995年医疗改革,杨家、赵寺、郝家三个村的卫生室合并,称赵寺卫生室,设在赵寺村。

  解放前夕,人均粮食为150余斤,粮食严重不足,人们多以糠菜度日。全村逃荒要饭的40余户,在外干长工的有30余人,贫雇农占全村总户数的80%。

  解放后,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至1960年,人均口粮250余斤,解决温饱问题,但是以高粱、地瓜等粗粮为主。1964年因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粮食严重短缺,人们只能以糠菜充饥,因严重缺乏营养,很多人得了浮肿。1965年,开始调整种植结构,逐渐减少烟草、地瓜、高粱的种植面积,开始推广棉花、玉米,并逐渐扩大小麦的种植面积,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逐年改善。1970年,随着化肥的普遍使用和耕种技术的日益先进,粮食亩产大幅提高,1980年口粮已经全变成细粮。1982年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更是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1958年,全村只有一辆自行车,1967年村民有了第一台收音机,1980年村民开始购买电视机,1990年第一部程控电话在杨家村落户,1991年,彩电、冰箱、洗衣机进入村民家中,1997年,有村民开始使用手机,1999年有34户村民接上有线电视,2005年村里有了第一辆家用轿车,村民开始使用互联网,2010年村民开始购买楼房。至2014年底,全村拥有程控电话120余部、彩电200余台、空调80台、冰箱120台、电脑70余台,手机300余部、电动三轮、二轮200辆,家用轿车90部,购置楼房16户,家家户户全部用上闭路电视信号。

  人物

  革命烈士  

  杨新花  1913年4月生,1938年6月参加革命,临淄县大队班长,1939年5月在临淄县李家庄牺牲。

  傅开美  1909年8月生,1939年8月入党,1941年2月参加军队,博兴县独立营二连司务长,1943年5月在临淄县王家营牺牲。

  人物简介  

  杨新成  初中文化,1925年5月生,1939年4月入党,5月至7月任杨家党小组长,7月至11月任支部书记,1939年11月调益寿临广办事处工作。抗战七年,参加战斗百余次。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过鲁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曾是山东纵队特务二团、一旅三团战士、班长、排党组组长、排长、连长、营长。1940年至1943年是抗大学员,毕业后分配到鲁南军区三科任文书,后调鲁南军区电话局任文书。抗战胜利后调鲁南军区三分区任电话局长。1949年过江后编入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国际电台工作。1950年9月调浙江省衢州市电信局任特派员,后调温州市电信局任电信股长。1955年调青海省邮电管理局工作,历任电信科副科长,农话科科长,海北州邮电局局长,西宁市邮电局局长、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邮电管理局政治部主任、副局长,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青海省集邮协会会长,政协委员,人大代表。1985年离休。1941年山东费县朱满镇战斗立三等功;台儿庄会战受司令部嘉奖。

  杨福安  1922年10月生,初中文化,1939年入党。先后担任广饶县大柳乡杨家村党支部书记、村长、自卫团团长,大柳乡组织委员、锄奸委员。清河区党委党校学员、班长。垦区工作团团员、班长。垦三区区委组织委员,青年会长,垦利县农会秘书,二区委员,青年会长。渤海区党委各救总会群训班学员,工作队队员、班长,县青联副主任,区各救会会长,区委书记。随地委南下后,任一大队大队部组织部组织科长,省委组织部干事、干部干事,绍县组织部部长、县委常委、副书记、县长。奉化县县委书记、副书记、县长、生产指挥部部长、革委会主任。宁波地委计划委员会党组副书记、计委副主任。地市委合并后离休。在渤海区党委工作队荣获二等奖奖章一枚。

  杨欧萍  女,1953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专文化。1970年上山下乡期间,在青海省海西莫河骆驼场工作。1972年12月应征入伍。1972年12月至1983年在解放军五一三医院服役,历任战士,班长,护士,护士长。1983年至2000年在解放军三0医院、三十四医院、三二三医院咸阳分院工作,历任护士、护士长、检验技师、主管技师。从军30多年,多次荣获师团级嘉奖及优秀党员和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1998年因工作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

  付成章  1926年1月3日生,1934年参加儿童团任团长,1942年参加广饶三区武工队,后跟随八路军南下,转业后在德州地区禹城县莒镇人民公社工作。付成章在部队经常搞新闻报道,曾担任过人民日报社记者,退职还乡后继续搞新闻报道和文艺创作,曾在1981年的群众艺术总第八十六期刊出作品“新民歌”。1988年被广饶县电视局授予新闻报道模范通讯员,1989年创作的“碳渣子的故事”被广饶县电视局授予民间文学优秀文艺作品。1990年被广饶县电视局授予模范通讯员三等奖。1990年2月中共广饶县委宣传部、广饶县电视局授予全县通讯报道二等奖荣誉证书。1990年5月,被政协广饶县文史委员会聘请为县政协文史资料联络员。1998年被中共小张乡委员会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1998年10月在家中病逝,享年72岁。

  荣誉

  1992年,被广饶县委表彰为先进党支部。2002年,被东营市人事局、东营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表彰为新时期育龄群众之家。2003年,被广饶县委、广饶县人民政府表彰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模范村。2003年、2005年,被东营市妇女联合会表彰为先进妇代会。2004年,被东营市科学技术局表彰为科技示范村。2005年,被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东营办事处表彰为文明信用村。2006年、2008年,被广饶县妇联表彰为三八红旗集体。2006年,被广饶县委、广饶县人民政府表彰为小康文明村。2008年,被广饶县委表彰为“五个好”村党组织。2011年,被广饶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表彰为平安村居。

  文物古迹

  冢头墓群之八

  位于杨家村西南500米处,据记载是西汉时欧阳八博士之一欧阳旬之墓,有重要的历史考古和保护价值。封土高约5米,直径20多米。夏季绿草灌木丛生。墓地北方约100米处有山东省人民政府立的石碑一块。

  杨家村遗址

  位于村西南200米处,是汉代的村庄驻地,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有重要的保护价值,是省级重点保护单位。有山东省人民政府立的石碑一块。主要出土文物有汉代泥质灰陶板瓦、砖等。

  杨廷献纪念堂

  位于村东南500米处,为纪念民间名医杨廷献,2006年3月杨福文等率乡眷族人修建此庙。占地200多平方米,建有大殿三间,内有名医杨廷献塑像一尊,建筑面积70余平方米。大殿右前方立石碑一块,高约2米,有花墙一周,碑正前方设供桌。石碑正面刻有《济世康民》四个大字,上款是《杨氏十三世祖廷献名医先生》,下款是《乡眷、族人奉立》。背面碑文抄录如下:清嘉庆年间杨家村讳杨廷献医师医德高尚、妙手回春,为一方百姓消除病患,深受爱戴,众生安居乐业,慎终追远民德归後,为缅怀先祖名医特立碑留念,源远流长。大殿正前方有香炉一个,左前方设焚纸用火池一个。

  相传,杨廷献是杨家庄杨氏第十三代先祖。为人忠厚善良。自幼学医,医术高明,为四方民众消除病患。一生四处行医不为名利,行医足迹遍及临淄、博兴、广饶、益都等地,不论高官、贫富一律平等对待,有求必应,是当时名医。因其医德高尚,有很多人慕名前来请医看病。死后数月,临淄古城一带多次有病人被名医医好,只是请、送医生的人被名医告知不可进村,故有神医的传说至今。到此庙还愿的善男信女仍然很多。每年三月三、清明节、九月九等民俗节日前来烧香的人不计其数,香火兴旺。

  三皇姑庙

  始建于清朝初年,清朝中后期重修。位于村中心,原大街以南。占地约300平方米,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突出,庙门朝南,进门有一影壁,青砖白灰砌成;院子东西两侧有参天古松两棵;院内有石碑三块,刻有该庙始建及重修简介,石碑已失落,碑文详细内容已无人记清;大殿三间,建筑面积80余平方米,前后有门;庙内供奉女神像三座,中间一座神像有十八只手、三只眼,名为全手全眼佛;东西两间塑有送子娘娘、送子爷爷、眼光奶奶等神像。解放前香火旺盛,解放初期神像及其他建筑被毁,只剩庙屋三间。五十年代杨家小学成立时用做学校。1967年,因年久失修,庙屋坍塌被拆,房梁及檩条做成桌椅给学校使用。

  相传,三皇姑是南北朝时期,兴林国国君妙庄王的三女儿,名叫妙善。妙庄王有三个女儿,长女妙音,次女妙颜,三女妙善。三皇姑生性聪明伶俐,她不学描龙绣凤,而在宫中秘修禅事,笃志行善。为逃婚到白雀庵皈依了佛门。妙庄王得知后下旨火焚白雀庵。霎时间白雀庵浓烟滚滚、烈焰腾腾,五百僧尼冤魂升天。妙庄王火焚白雀庵后患了一种怪病—人面疮,求遍天下名医,不知所患何疾。三皇姑得知父王得了重病,心里很不安宁,她化作一位云游道人来到皇宫,说:“大王之病,不需金不需银,只需儿女孝顺心;治好病并不难,要用亲生女儿手和眼。”并亲献手眼治好了“人面疮”。妙庄王对三皇姑不计前嫌舍身救命的大恩大德感激不尽,降旨敕封三皇姑为“全手全眼佛”。村民们崇拜三公主的孝行,便在村中建立庙宇,塑造神像,焚香供奉,以求阖家平安。

  重要事件

  1943年冬天,李鹊区抗日武工队战士付成章回家探亲,正遇上村民付新田结婚,付成章背着枪到付新田家看唱戏,被城里鬼子的密探看见了,回去报告了鬼子。但是付成章当天下午就回部队了,晚上来了两名四边地下党组织的联络员,因天晚了就在村里住下了。谁知天刚亮,城里的鬼子和伪军就包围了整个村子,他们在村外一边放枪一边叫嚷着:发现一名八路军在村里,一定要活捉。为了不连累村里的老百姓,其中一名二十多岁的联络员从村东南角翻墙跑了出去,刚跑出200多米就被敌人的乱枪击中牺牲了。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1944年腊月24日,在艾家村把抓到的老百姓十几个人顺墙根站成一排,检验枪的穿透力,玩杀人游戏,站在前面的5人当场死亡,南杨家村的杨象咸、杨福云、付开举被击成重伤昏死过去,后来抬回家救治了半年才痊愈。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