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家村

关键词:

  概况

  鲍家村位于广饶县城西南12公里处,南靠淄博,北靠滨州,自古位于临、博、广三县交界处。村西100米处有一条美丽、富饶的渑水河。渑水河发源于古城临淄,相传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倒掉一盆洗脸水形成的一条河,所以叫渑水河。

  鲍家村原名鲍家庄子,据《鲍氏族谱》记载,明嘉靖元年(1522年),鲍姓由博兴县阎坊村迁入建村,取名鲍家庄子。1952年改称鲍家村。2014年,村内有鲍、孙、崔、李、董、刘、朱、田、张9姓,原有钟、元、魏、秦4姓,已无人口,亦无相应迁入记载。鲍姓于明嘉庆元年由博兴县阎坊村迁入,有165人。孙姓于前清年代由广饶县广饶镇前安王村迁入,有214人。崔姓于前清年代由广饶县广饶镇十一村和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崔郭村两处迁入,有人口217人。李姓于前清年代由广饶县李鹊镇太和村和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李家庄两处迁入,有人口112人。董姓于前清年代由滨州市博兴县董家巷柳家庄子迁入,有人口69人。朱姓于前清年代由广饶县广饶镇朱阳庄迁入,有人口132人。刘姓于前清年代由广饶县李鹊镇小张村迁入,有人口54人。田姓于前清年代由广饶县李鹊镇赵寺村迁入,有人口11人。

  明、清两代属乐安县安仁乡管辖。1911年属安仁乡安七堡。1914年隶属于乐安县弟区。1929年属乐安县三区。1931年10月隶属临淄区第六区。1945年9月广饶县三区。1948年12月3日属张郭乡。1956年1月属李鹊区张郭乡,5月属小张乡,9月属东风二社,10月属李鹊公社。1964年3月属李鹊区小张公社。1984年7月属小张乡。2001年2月隶属李鹊镇。

  1949年,全村178户、726人,其中男361人,女367人,60岁以上108人。1958年806人、1978年972人、1991年986人、2000年976人。2011年,全村有246户、981人,其中男性499人,女性482人,17岁以下265人,18~45岁363人,46~59岁180人,60岁以上173人,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38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68人,初中文化程度352人,小学文化程度216人。主要劳动力农忙时以农为主,农闲时外出打工,其中从事建筑业87人,从事交通运输业55人,其他从业人员126人。

  有耕地2720亩,村庄占地面积255亩。土地分布于村庄四周,村东670亩、村北170亩、村南90亩、村西洼1790亩;土质肥沃,村东、北、南属黄土地,村西属黑土地。

  党政建设

  解放前从保甲制、村公所、村民无吃无穿,吃了上顿无下顿。1950年春,村民联合自愿成立了互助组3~5个,每个互助组4~6户。1953年成立初级社2个,每个22户左右。1957年成立高级社,与张郭村联体,该村为9队,109人。1960年,村内分为6个生产队。1981年分为11个生产队。1991年打破生产队基础,土地由集体统一承包到户。

  1938年,朱振高经孙子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建立党支部,朱振高任书记,不久他担任了广饶县第三区的区委书记。1941年被调到县担任农救会会长,后又兼任各界抗体救国会副会长。1942年3月5日(农历正月十九),在日伪合围扫荡中被捕,被铁杆汉奸李士增认出,朱振高受尽敌人的各种酷刑。他英勇不屈,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后来被王六手下匪兵残忍地割去舌头、挖去双眼,大卸八块,31岁的朱振高为抗日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在朱振高烈士的鼓舞下,全村人民在土地改革、反霸、参军、支前等多项工作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2014年,全村有党员50人。

  该村历届利任村主要负责人姓名及任职时间如下: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情况

  朱振高(1939年1月至1940年3月)

  孙汉东(1940年3月至1941年12月)

  李俊清(1942年1月至1944年10月)

  鲍家梅(1944年10月至1945年11月)

  崔俊功(1945年11月至1956年12月)

  董华章(1957年1月至1977年3月)

  鲍怀生(1977年3月至1978年6月)

  朱佃成(1978年6月至1982年2月)

  崔爱亭(1983年1月至1988年12月)

  朱佃喜(1989年1月至1996年10月)

  董方田(1996年10月至1999年7月)

  崔爱亭(1999年7月至2004年12月)

  朱文刚(2004年4月至2011年5月)

  鲍云会(2011年5月任职)

  历任村长、社长、大队长、主任任职情况

  孙兆乾(1939年1月至1940年10月)

  孙立成(1952年秋至1961年秋)

  董桂章(1950年2月至1952年秋)

  鲍世中(1952年秋至1961年秋)

  崔景富(1950年2月至1952年秋)

  董华章(1953年6月至1956年12月)

  朱佃成(1957年1月至1958年12月)

  朱佃成(1959年1月至1966年11月)

  鲍家海(1966年11月1967年11月)

  崔俊富(1956年秋至1958年秋)

  朱佃成(1968年7月至1977年3月)

  崔兰亭(1977年3月至1978年6月)

  崔爱亭(1978年7月至1981年1月)

  董方田(1981年1月至1999年7月)

  鲍云会(1997年8月至1999年7月)

  朱文刚(1999年7月至2011年5月)

  鲍云会(2011年5月任职)

  农救会会长

  李全庆(1947年3月至1949年12月)

  纪颜路(1950年1月至1953年11月)

  民兵队队长

  孙立士(1940年3月至1949年12月)

  刘德勤(1950年1月至1954年7月)

  崔俊尧(1954年1月至1958年9月)

  团支部书记

  鲍兰芬(1946年3月至1953年7月)

  妇救会会长

  李彩云(1946年3月至1950年1月)

  贫协主任

  朱振英(1964年11月至1976年12月)

  崔连友(1976年12月至1978年12月)

  经济建设

  该村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蔬菜等。鲍家村历史悠久,勤劳善良的鲍家村民世世代代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建国后,该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粮棉产量增长量大。1966年至1975年间,农业学大寨活动开展,村民老少齐上阵,利用冬闲季节深翻土地,当时的口号是“大风当风扇,大雪当炒面,地动三天照样干,吃住在坡,红旗招展”,改造深翻土地1600多亩,建立深1米、宽3米的台田沟63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党支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改善生产条件,实行科学种田,农业连年丰收,成为广饶县人均贡献粮食最多的村。自1978年后联产承包责任制,小麦、玉米种子每年更换良种,产量由200斤提升到600斤。2000年后,实行科学种田,水利条件改善,农业机械化配套,农业连年丰收,小麦、玉米单产超千斤。

  1969年,村内打了第一眼30米的机井。1972年6个生产队打12眼30米机井。由于地下水下降,更换50米机井。2014年,村有100米左右的机井58眼,潜水泵,7.5千瓦、9千瓦、11千瓦58台之多。1969年,村内有了第一台12马力140柴油机。1972年6个大队有195柴油机12台。1974年村内第二生产队有了第一台旧295拖拉机。1978年有第一台红旗45型脱粒机。1982年有了第一台小麦小型收割机。2014年以来,大型机械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8台,小型拖拉机、播种机11台,农用三轮车60多辆。2014年,全村种植小麦、玉米2000亩。2011年9月,土地流转给百佳业药业公司654亩,承包期为20年。

  2005年10月,村民孙元东在村西与临淄区朱台镇魏家村接壤处原废弃砖窑坑处,新建化工厂1处,取名广饶县聚泽化工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年产甲酸钙5000吨,辛戌二醇300吨,硫酸钠7500吨。2014年5月,扩建甲酸钙车间,投资120万元,年产甲酸钙3000吨。企业有职工38人,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利税450万元,属广饶县达标企业,无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2006年6月,鲍云会牵头成立云会沼气池建筑安装施工队,有职工46人,主要从事沼气池建造维修,建设区域在临淄区、博兴县和广饶县境内。同时包揽房屋建设。2011年10月,村民孙来祥成立广饶县来祥沼气池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沼气池建设、设计、维修服务,建设活动区域在淄博市、潍坊市、滨州市和东营市境内,职工40余人,年社会效益500万元以上,利润50万元。

  2013年9月,土地流转给鲍云会、董彩萍等8户30亩土地,投资300万元,新建1处高标准的养猪小区,猪年存栏量5000多头,出栏5000多头,年收入100万元。

  村庄规划建设

  1986年规划前,村庄内泥坯草房子,院墙破烂不整齐,街道、胡同弯弯曲曲、宽窄不一、高低不平,无处排水,行走不便。自1991年通了两条16米的东西大街,16米的中心南北大街,12米的村东南北道路,9条胡同。2006年春村两委多方筹集资金70多万元,硬化了四条大街柏油路,面积13500平方米。2013年春又重新对四条大街加厚铺油,投资55万元。四条主要街道两侧铺设花砖30万元,街道的两侧栽植了观赏花树。2014年,对村南、村北周围村路进行了建设硬化水泥路900米、4500平方米,投资27万元。安装了监控高清晰摄像头10处,村庄全部覆盖。安装了东西四条街路灯43盏,两项投资8万元。2016年4月,对村内9条胡同进行了水泥硬化,长3040米,18240平方米,投资118.5万元,同时在胡同两侧搞了绿化建设。村内房屋整齐,胡同标准,大街宽而直。

  全村电力设施齐全。1981年前第一台100千瓦变压器,分管全村照明,部分地块灌溉。1986年增加两台50千瓦变压器。1988年增加两台50千瓦变压器。2000年筹集资金购买100千瓦变压器。村民生活条件提高,电力负荷继续增加。电力统管后,全村有高压变压器12台,负荷1100千瓦,浇地、照明、生活用电保障供给。

  1975年前,村民吃水是每户一眼井、自提水,生活用不卫生又有危险。1980年前有一部分用户上压水井。1991年前村内在中心打了一眼吃水井,盖了水楼子,村民集中到供水点拉水、挑水生活用。1992年8月,村打井安装了压力罐,顺管道到户按时间供水。2005年9月实行了全镇集中供水,户户用上了高水质自来水。

  社会事业

  鲍家村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流传已久。先后有京剧、吕剧。解放前后,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凑粮食捐款请老师,每逢过年连唱五六天,四里八乡小有名气。1978年后村内有龙灯、旱船、高跷、秧歌,每年春节都自发组织起来排练、彩排,参加人员有老、中、青三代人,欢聚在一起,活跃了文化生活,每年都到县、镇等表演。传统节目在四里八乡小有名气。逢年过节走街串巷,深受群众欢迎。

  村里设有村委大院、党员活动室、文化体育场所、文化娱乐中心。原大队有6间房子,是1967年用挖坟转建的,条件差,村集体无能力装修,后逐年失修垮塌,村没有活动场所,村班子开会到农户家,或到小学教室开会办公。1997年春村两委筹集资金,在村中心建设了南北长46米,东西宽32米,高标准10间砖瓦房,21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活动场所。2016年3月,投资4万余元建设了百姓大舞台。

  村内原有小学是民房泥台子、黑屋子、无电、无水,教育质量较差。1986年在村东建设10间砖草房,顺上电,学生有1~5年级,教育质量逐渐好转。村有硕士毕业生8人、本科生27人、专科中专生80多人。2000年,原小张乡合校后,幼儿园进入原来的小学作为教学场所。2008年春,多方筹集金20多万元,建设了12间装修标准高的砖瓦房,建了透明墙,硬化院面。其中有7间是幼儿教室,幼儿教师两名,按幼儿教材培养孩子。5间是卫生室,乡村医生3人,各种器材齐全,小病不出村。

  解放前夕,粮食人均为20余公斤,全村逃荒要饭的70多户,闯关东的4户,饿死12人,6人干长工,贫雇农占全村总户数的90%。解放后人均口粮、人均收入逐年增加。1960年,人均口粮30公斤,人均收入8元。1964年人均口粮35公斤,人均收入12元左右。1976年人均口粮200公斤左右,人均收入50元左右。1984年后联产承包责任到户,粮食人均占有600公斤以上,人均收入800元以上。2003年人均占有粮食1000公斤,人均收入3500元以上。2011年后,人均粮食占有1200公斤以上,人均收入7000元以上。

  1961年,村内有了第一辆国防牌自行车。1970年,有了第一台长征牌收音机。1981年7月,村有了第一台日产东芝牌21英寸彩色电视机,供全村村民观看。1992年,有了第一台冰箱。2002年第一台空调;2001年第一辆小轿车;2002年第一台电脑。2014年,全村拥有电视、冰箱、空调、电脑等各种电器800台左右,太阳能热水器不少于230台,轿车面包车110多辆。

  人物

  革命烈士

  崔炳文  1922年6月出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4月参军,山纵三旅司令部骑兵排三班战士,1941年11月在北辛店战斗中牺牲。

  崔炳章  1918年10月出生,1938年6月参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清中独立团二营六连三排八班班长,1942年12月在北隋战斗中牺牲。

  刘金山  1925年出生,1945年3月参军,渤海军区十四团二营二连班长,1947年9月在广城战斗中牺牲。

  朱振高  1912年4月出生,1936年9月参加革命,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临淄县抗日救国会主任, 1942年2月在临淄县北高阳杨村遇难。

  孙汉东  1913年出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月参军,山纵三旅独立营战士,1941年4月博在兴县历城村战斗中牺牲。

  崔成明  1930年出生,1946年10月参军,华野十纵战士,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牺牲。

  孙同堂  1932年出生,1950年10月参军,志愿军战士,1951年在朝鲜战役中牺牲。

  刘中元  1933年出生,1950年10月参军,志愿军战士,朝鲜战争失踪,1981年8月追认为烈士。

  人物简介

  崔学孔  1921年出生,中共党员,1956、1957、1958年被授予县劳动模范,并参加县劳模代表大会。

  孙来福  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曾担任广饶县化工长厂长、广饶县电电缆厂厂长(原小张乡),1988年被评为广饶县劳动模范。1990年当选广饶县政治协商协会委员,1993年当选东营市第三届人民代表,1993年当选广饶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1998年当选广饶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

  朱文同  1957年出生,中共党员,曾任原小张乡计划生育张庄片网长,原小张乡敬老院院长,后任李鹊镇敬老院院长。1984年当选为东营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朱佃喜  1952年出生,中共党员,曾于1989年1月至1996年7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91年被评为广饶县劳动模范,当选为广中国共产党广饶县代表大会代表。

  重要事件

  1940年秋,日军“扫荡”鲍家村,烧毁民房120间、树木250棵,抢走粮食36000斤、家畜120头。

  传统名吃

  鲍家狗肉

  又名老十狗肉,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是由董文章之父董建修利用各种名贵肴药,再加上祖传秘方独创的。狗肉颜色鲜嫩,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柔和可口,百吃不厌,是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该村有这种传统风味的狗肉店已有多家,由原来的散装狗肉已改装成坛装、桶装、真空包装等。鲍家狗肉销往淄博、潍坊、滨州、东营等地,深受欢迎。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