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徐村

关键词:

  村庄基本情况:

  常徐村位于广饶县城北偏东5公里处,东北与安家村相接,被外环相抱,南与宋王村相连,西与吴家村、邵家村相接,广码路从村中纵贯穿过,村内南北大街与广码路、北接外环相通,交通非常便利。全村276户,1086口人。

  村名来历:

  明洪武二年(1369年),从山西、南京迁此立村。该村原为常家庙、符家堰、姜家湾、李家馆四个自然小村。随着历史的变迁,村与村之间邻里相靠,房屋相连,逐渐形成了一个自然大村。由于常姓、徐姓居多,故称常徐庄。

  明清两代,属乐安县管辖,1929年至1953年属广饶一区(城郊区),1948年属司家乡管辖,属宋王管辖,1970年原颜徐乡管辖,2001年属广饶镇管辖,2005年4月归属广饶经济开发区管辖。2009年10月属广饶经济开发区、乐安街道管辖。

  主要姓氏:

  村内主要有常、徐、姜、李、司、赵、逯、崔、吴、陈、粱、师、刘、董、符、宋等姓。

  知名人士:

  常本顾  1924年4月23日出生,男,任侦查班班长,工作出色,在孟良崮战役侦查中被敌人发现,1947年3月17日光荣牺牲。

  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全村村庄住宅区东西长650米,南北长550米,占地550亩。有耕地1269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2003年由开发区招商引资,将土地逐步以吨粮田形式承包,农业生产基本消失。农业机械普及全村,家家有农运输车,共有大型联合收割机5台,运输汽车8辆。2006年村投资5万余元,筹建安居工程建院一处,1997年村中心处建立常徐村文化大院一处,房屋11间,方便村民平时的文化生活。

  2003年,投资40余万元村内将东西三条中街,和一条南北东环村路修成柏油路。2006年,村委会投资35余万元,把多年不通的东西大街,东通接外环路上,全长1100米。路质20公分厚水泥路,这样村内的主要大街南接广码路,北接外环,东接外环路,形成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的柏油路,水泥路连接。

  1995年全村实现家家自来水免费供应。1998年投资7万多元建起高水塔,24小时免费供水。2005年,村里组织70人参加的大型秧歌队,走村串乡进行慰问演出。1998年投资筹建新型卫生室5间,实行村办院管一体化管理,观察室、治疗室、诊断室、药房四齐全,有病床4张。实行统一配送药物,多达180余种,一般医疗器械齐全,并实行全民合作医疗,做到小病、一般病不出村。2011年全村拥有电脑250台,电冰箱280台,彩电360台,拥有各种轿车100多辆,有50户以上的农户买了楼房。

  文物古迹:

  原来常徐有四座庙,一座庙位于符家堰东面,一间屋砖木结构,屋前有松树,屋前方有烧香发钱粮用的池子,1958年时拆掉;一座庙位于北门外李家馆西南角,有一间屋砖木结构,起名官爷庙,过节期间人们专烧香发钱,求财求福;一座庙位于村西头围墙以内徐家庙(徐氏祠堂),由蓝砖蓝瓦木料建成,有院墙瓦门楼,向南院内有许多松树,每到春节徐氏都去请影拜祖,1986年拆掉;一座庙为娘娘庙,位于村东门里以北,大殿样式,前面木制封闭蓝砖,由瓦木料建成,西头有土坯房,里面摆有各种铜铸佛像,墙壁画有各种历史人物,院大门朝南,院内栽满松树和国槐,大门西南侧有一眼甜水井,井台用石头砌成,供全村人饮水,井台东南角有一件1000多斤重的石头池子供人们洗澡和洗衣用,解放前长期有宋王村张东胜看庙,由于年久失修,1965年拆掉。

  解放以前到1971年祖坟由各户为单位占有大量土地,自1971年开始平坟倒地,1972年在村东北角建第一公墓,2003年由于修外环路,将公墓搬到村北500米处,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公墓于2012年又迁至到大寨门口西广码路口北100米处至今。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