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堤村

关键词:

  村庄基本情况:

  崔家堤村位于广饶县城东北约3公里处,西与宋王相连,东与西毛村为邻,南与黍河相接,北与安家、任王村相接,其中长安路从村中通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268户,总人口906人。

  村名来历:

  明洪武四年(1371年)崔氏由河北枣强县迁入乐安县城东,北约三公里处,堤上驻村,取名为崔家堤村,后改名为崔王村;1982年地名普查中,因与花园乡崔王村重名,又复名崔家堤村。

  1949年建国后,属广一区宋王乡,1958年9月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为城郊区宋王公社;1970年10月,属颜徐公社宋王管区管辖;2001年属广饶镇宋王管区;2005年4月划为开发区杨家管区崔家堤社区。

  主要姓氏:

  村内主要有崔、宋、王、李、任、张、魏、孙、刘、黄等姓。

  知名人士:

  崔永太  1920年3月13日生,1949年任村农会会长;1953年带头成立互助组;1954年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成立建中农业合作社,任社长;1955年建初级社任社长;1956年任中苏友好社社长;1958年任宋王人民公社社长至1963年;1963年年10月份回村任村支部书记,因早年工作劳累身体虚弱,于1971年退居二线任支部委员。

  1956年他出席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同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省级劳动模范”称号;1956年11月参加山东省第二届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多次出席县人民代表大会和县党代会;在任职期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起到模范带着作用,受到村民广泛赞扬。崔永太开完省县党代会以及劳模会后,回到村里召开社员大会,大约在60年左右,他就提出,农村将来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的口号。1965年,在推广小麦大开沟、合理密植示范工作中,崔永太带病坚持工作,劳累病倒,胃出血,出现昏迷状态,被送往县人民医院救治,时任县委书记李景伦亲自到县医院找到医院领导说:老崔是焦玉禄式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干部,你们一定要救活他。经过几天的抢救,终于苏醒过来,经过一个多月修养后又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工作,1981年因重病去逝,享年61岁。

  宋占训  1930年10月生,1948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山军分区原副司令员,1985年离休。

  宋占训同志参加革命后,历任解放军某军警卫团战士,边防公安局部队某部侦察员,边防政治侦察工作员,边防民族工作队队长,边防某连指导员,马关县武装部政委、部长,文山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连续坚持边防第一线35年。在解放军边防建设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被中央军委授予“边防战士不老松”称号,他的光辉事迹曾在解放军报和人民日报上刊载。曾荣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2次,并多次受到中央首长的接见,被民政部授予2008年度和谐军休家庭。

  任建军  男,汉族,生于1963年6月,研究生,中共党员。1980年6月应招入伍,经空军第一航空预备学校,第九航空学校,第五航空学校,歼击机专业培训,获优秀飞行员奖章,毕业后分配到航空兵部队任飞行员;1986年调军区空军机关,历任政治部干事,干部科科长;1997年调军区空军直属部队任团政治委员;200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兰州交通大学后备军官司选拔培训工作,任办公室主任,空军大校军衔,副教授职称。该同志长期从事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和国防生培养的教育工作,所箸文章有近百篇,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上发表、出版专著(建军文集),参与编写了伊拉克战争研究,因成绩突出,个人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单位和个人多次受到表彰和嘉奖。

  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全村总面积为1800余亩,住宅面积为350余亩。崔家堤村主要种植高粱、大豆、小麦、玉米、谷子、地瓜、棉花等作物。每年每亩产量达到2000余斤。从1980年后农村基本上全部是机械化。村民大部以建筑业为主。2006年村内街道整修,第一条东西砂石路全长500余米,宽12米;2008年修三条东西路,为砂石路,全长800余米,宽12米;村内胡同南北方向共计11条,长3900余米,宽6米;村外道路规划,向东有耕作路通往西毛村;向西有水泥路经宋王村通向辛河路;村中心由长安路贯穿南北,可谓四通八达。村里也建起了文化大院,每年春节期间,村里特组织了秧歌队到开发区及各个乡镇进行汇演,并多次荣获开发区党组织发给的荣誉证书。自1969年村内成立卫生室,方便群众看病吃药。

  1980年以后,粮食由原来的每亩200斤提高到现在的每亩2000余斤,住房条件得到改善,由原来的土坯房到现在的砖瓦房,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村里大部分农民购置了轿车。2011年外购商品楼房5处;各种电器基本齐全,轿车132辆。

  文物古迹

  老柏树  有大约300余年的老柏树,直径在1.5米左右,曾有一位97岁的老人就说他也不知是哪个朝代的,大约在300余年以上。

  石公爷庙  相传清朝初期,兵部侍郎司马成其范在山西为官时,背上生一疮,疼痛难忍,久治不愈,后经一民间医生为他治好疮。痊愈后,为表感谢,备以厚礼相送,老人分文不取。成其范告老还乡时再次拜访老人,老人已故,为了纪念,雕一石像运回老家颜徐村供奉,路经崔家堤村东时石像从轿车上坠落,众人怎么都抬不动,故在此建庙供奉,后来有坏人夜间将其盗出,被村民发现后强行夺下,并与歹徒搏斗,拨打110后,歹徒逃走,石公爷像被交到县博物馆保存。

  石公酒  清香型大麯,是祖传的,已有300年历史,凡是喝过石公酒的人者是赞不绝口。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