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高村

关键词:

  村庄基本情况:

  西高村位于广饶县城西北10公里,小清河以南1公里,西与西王村相接,东与东王村相连,南与孟家村接壤,北与北贾村为界。全村共有112户,398口人。

  村名来历:

  据《高氏家谱》记载,高姓原籍直隶(今河北)省冀州府枣强县。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由山西省洪洞县分发迁此立村,取名“高家庄”,因与本乡东部的高家庄重名,于1958年改名为“西高村”。

  解放初期,归石村区领导。1958年归石村人民公社。1984年石村乡领导。1994年归石村镇领导。2009年合并,归广饶开发区、乐安街道领导。

  主要姓氏:

  村内有韩、高两姓,以高姓为主。据家谱记载,高傒是高姓的始祖,即姜太公六世孙姜赤之子姜高之孙名傒,齐桓公命傒以王父(祖父)字为氏,故称高傒,他的后裔高绍于明洪武年间由直隶枣强县分发到高家庄,为该村高祖,至600多年后,已有20世、300多子孙。

  知名人士:

  高来东(1857年—1913年) 子紫山,号守愚。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举人,第37名。高来东系咨举乡饮大宾(六品联衔)高兰之子。自幼生性聪慧、正直、操行端正、不善言表。在清代光绪年间岁科两试中,均在一等前列。

  高俊卿(原名高廷修)  1924年5月出生,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2月入伍,在渤海军区八团警卫连参加过济南、淮海、渡江战役,立二等功两次。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1956年3月回国(团级)。1965年在陕西省铜川市人民武装部任职(副师级),已离休。

  高华平(1928年—1968年)  1944年入伍,参加过蒙阴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多次立功,在攻打蚌埠的战斗中负伤。于1952年复员返乡,被誉为“老荣军”。

  高起祥(1940年—2005年)  1959年入党,1973年9月至1978年8月任北京市水利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1985年9月在北京市委组织部工作,任研究室主任、副部长。1990年2月兼任市委副秘书长。1991年4月,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是北京市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常委。

  高发祥(1921年—1998年)  1943年入伍,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随部队转战于四川、西康、新疆等地。多次立功,后晋升作战参谋。1954年退伍回乡。1987年参加广饶县政协工作,历任政协委员、政协副主席,行政二十一级。

  高炳森 生于1953年12月,1972年入伍,北京总装备处驻四川西昌发射中心高参。兼部队519医院医生,正师级。

  高峰清  生于1951年2月,1969年3月入伍,曾在福州军区守备第一师,副团级。1988年转业地方。曾任广饶县民政局党组书记。1990年任丁庄镇党委书记。1993年任广饶县劳动局党委书记。1998年任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2004年内退。

  高炳修  生于1958年5月,1981年毕业于滨州农学院,曾先后担任广饶县陈官乡副乡长,西营乡政工书记,大营乡乡长,李鹊镇党委书记。2001年任广饶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党组书记、局长。2010年3月内退,正科级。

  高炳义  男,1949年6月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第五届广饶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广饶县优秀共产党员,广饶县第五届党代会党代表。退休前在石村镇教育办任职。

  高贞祥(1924年—1949年)1947年入伍,参加淮海、渡江战役。在1949年金门战役中牺牲,时任华野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四团排长。

  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全村村庄总面积约6.9平方公里,耕地1036亩。西高村有耕地1016亩,以种植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红萝卜为辅。2000年以后,逐渐成为规模化养猪,修建养猪大棚,由散养逐步过渡为规模养殖,村内有十几户养殖大户,十几个养猪大棚,年出栏1300余头,散养户逐渐减少。2006年,在村西南建村委大院1个。村内东西大街三条,正中南北大街一条,整个村庄呈寓言深刻的“丰”字型结构。2011年,村庄住宅区东西长230米,南北宽300米,占地6.90公顷。2006年实行24小时统一供水。2000年后,村内成立秧歌队、舞蹈队等(队伍有26人,几乎每晚都有活动,成为我村全民健身的一道风景。开发区为我村配备了2套锣鼓,26套秧歌服装,1套音响。在2011-2012年期间,连续获得开发区汇演二等奖)。2014年底,人均收入13800元,粮食单产4500余斤,户户有电话,人人有手机,家家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86台,轿车77辆,大型机动车7辆。

  高家染坊

  棉布印染是西高村先人自创的一项民间工艺,已传承百余年。清朝末年,高家庄村民高怀株自己研究发明了一项给棉线、花粗布印染上色、绘引图案的手工艺,就是后来所称的棉布印染术。先用油布刷上桐油,在上面刻成图版,称模子。然后用石炭粉、豆面加入少量食用油和水搅拌成糊状,称“油墨”,“模子”和“油墨”都具备后,手艺人先把白布平整的铺好,然后把准备好的图版按需要平放在白布上,然后把搅拌均匀的涂料按照一定方向,一层层涂向图版,涂料透过图版的空隙,印到白布上。涂料干爽后,立即放入染锅中染成蓝色,待蓝色晾干用刀刮去先前印上的涂料,图板上的图案就栩栩如生的出现在蓝色布上。解放后,这项手艺以高西村为中心,在小清河两岸广为流传,传人遍布广饶、博兴两县。西高村的高树楠、高树荣、高树德、高文明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后来父传子、子传孙不断传承、不断完善。直至1971年,棉布印染术被石村铁木厂收营。改革开放后,个体户高春田继续从事这项手艺,延续到1986年。

  文物古迹

  关帝庙  位于西高村村东。庙台高3米,呈阶梯型,上去庙台,庙门朝正南,庙门左边是一个钟楼,四周花砖砌墙,中间挂一口大钟。右边是纸香楼,是人们烧纸上香所用。楼前有一颗古槐树,树中有一洞。据传洞中能藏四、五个小孩在里面。后面是庙屋,屋内有神像。据传此庙建于明朝时期,占地1500平方米,于1952年拆除。

  西高遗址  位于西高村北约30米处,是一处东周至汉代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东西约150米,南北约100米,面积约15000平方米。2004年11月20日,广饶县人民政府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