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鲍井村

关键词:

  西鲍井村位于新户镇政府驻地东南2.5公里处,南距新立村1.5公里,北距盐山村1公里,东邻东鲍井村,西接南六合村。全村土地面积1000亩,其中耕地面积500亩,村庄占地面积49.1亩。

  2015年,全村42户,111人。主要有张、耿、王、苏、冯、鲁、李、周、马等姓氏。其中,张姓由新户镇刘O村、沾化县洼李村迁来,耿、王、苏、鲁、李、张姓分别由沾化县薛巴村、张王村、庞家村、小蔡村、打磨李村迁来,冯姓由新户新华村迁来,周姓由义和镇东北村迁来,马姓由东营区史口镇马家村迁来。

  1921年,沾化县打磨李村鲍凤阁在此占地挖井,故称鲍家井。后来,沾化县大王庄王守德迁至鲍家井西居住,立村名为西鲍井。1925年,沾化县洼李村兰福臣迁此居住, 取名兰福臣屋子,1955年成村后,改称安民社。1958年称安民村,后与西鲍井合并,称为西鲍井村。2011年,新农村建设完成,全村搬迁南六合社区。

  冬枣美情

  论及家乡,没有什么深厚的文宗武脉,浑浊的黄河水曾经在此留下几道悠远的痕迹,沉淀下了丰韵的漫漫黄沙地。再加上濒临海滨,宜人湿润的气候,朴实的人们便守着这块厚地,流淌着辛勤的汗水,孕育着各种丰收的希望和喜悦。

  人们用灵巧的双手摆弄着自己的土地,各种精灵便在肥硕的土地上茁壮起盎然的生机,留下一抹抹浓重的甜蜜,那瓜果的芬芳总是溢满满口。最让人艳羡垂涎的,莫过于家乡的冬枣。家乡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周围的海风裹挟着咸腥,长年累月地吹着,不知疲倦侵蚀着脚下的沃土,使土地或多或少盐碱化。而这种略带盐碱的土壤最适宜枣树的生长,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沟壑塘边,处处便见枣树的婀娜身影,不用人们刻意去管理,苍劲而茁壮地活着,棵棵到了秋后硕果满头,在甘甜的黄河水浸润下,那颗颗枣儿已经是甜美异常。路过的行人无论熟悉的,陌生的,停下脚步,顺手摘下几颗,吮进嘴里,顿时一股美意洋溢嘴角,要是吃高兴了,再摘上两兜,主人仍然不愠不恼,还笑嘻嘻招呼客人改天再来,极尽热情。一路走来,满眼的枣林,片片新绿,阵阵枣香,粒粒珠玉,飞起无限情丝。

  春天,各样鲜花竞相飘香农家小院时,唯独枣树无动于衷,僵硬的枝条不见点绿,树干在暖风中不见柔软,依然如冬天般的硬朗。一旦等得桃李芳销,落英缤纷之际,枣树枝头才不紧不慢的露出一点娇黄,钻出嫩嫩乳芽。不长时间后,枝繁叶茂之间,满树的金色小花,小如豆粒,薄如钮扣,随风漱漱,漫地黄花。等枣花落尽,许多尖尖的小馒头状的枣儿问世了。七八月,枣便长足了个头,修长圆润,一树甜香。历经风雨后,枣叶亮绿,微风婆娑,沉甸甸的枣儿压弯了枝条,几乎要垂到地面。不经意间,枣身上泛起斑点红晕,这时枣便有了些枣味,慢慢成为馋嘴客们的腹中之物了。

  通常的枣树一般在九月初已经成熟了,而冬枣却要到深秋乍冷的十月上中旬成熟,正好晚熟月余,成熟的延误,早已远离了各种水果丰收的时节,独树一帜,越发显得弥足珍贵起了。已是深秋,霜降前后,各种树叶开始泛黄飘落,而冬枣树却越发显得苍翠靓丽。秋后妩媚灿烂的阳光里,翠绿的缝隙里点点的红晕开始泛起晶莹的光彩,便到了冬枣采摘的时节。冬枣个大,有如鸡卵,拳枣于手中而握,会斥涨手心,不能足握。冬枣皮薄,收摘果实时,不能用竹竿敲打,只能用手一颗颗地摘下,倍加小心的放在篮里,然后轻移到专门的包装箱内,否则竿雨过后,玉体齑粉,一片狼籍,不可收拾。普通的枣既可鲜食而又适合干食,冬枣只宜鲜用。冬枣是好吃,但不宜吃多,如果贪吃,多了容易胀肚子。这时有经验的妇女,会把冬枣洗净,放在笼屉里一蒸,晾凉了,吃在嘴里,甘甜绵软,滋味一点也不减。

  有人说,冬枣的甜来自于黄河水的滋养,而它的脆则要感谢那略含盐碱的土壤,皮薄缘于海风的吹拂,肉厚则因光照时间长,否则就有一股青草味,不甜也不脆。冬枣虽成熟晚,但采摘时间短,如果采摘不及时,若碰上一两场霉运的深秋冷雨击打,便落得满地都是。雨后落地的冬枣,倒异常的甘甜,但不宜冷贮保鲜,只好拾起,不用送给邻里乡亲,因为谁家也不缺,一兜兜的托人送给城里的亲戚尝鲜,既买足了面子,亲戚也获得了至宝。

  家乡朴实,人家朴实,家乡的冬枣更是朴实无华。每每品起冬枣,美情不尽。

  难忘书记帮扶情

  说起村里让人难忘的事情,村民们异口同声地提到新户镇原书记李积德当年联系该村时的情景。

  西鲍井村是一个仅有百十口人的小村,过去由于土地严重碱化,村党支部班子瘫痪,年复一年集体空,群众穷,农民温饱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1996年,农村基层组织三年集中整顿开始后,时任新户乡党委书记李积德主动把西鲍井村作为自己的联系点。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他深入农户与党员群众促膝谈心,交朋友,摸实情,追根求源。“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李积德深知解决西鲍井村落后问题的关键在于建设一个好的支部班子,特别是选好支部书记。1996年冬,他带领2名干部对村党支部班子进行了集中整顿,选派时任新户乡武装部副部长高忠岐同志进村任实职,帮助村里理清了财务,公布了帐目。

  李积德多次召开村干部会议和村民大会,采取多种形式启发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他们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准突破口,找准致富路。在他的带领下,1996年,西鲍井村发挥靠近新户水库的优势,大力开发荒碱地,建设稻田350亩,开发苇场1000亩,达到人均3亩稻田,10亩苇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使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聚宝盆”。李积德协调乡油区办为村里整修了街道,建起了村文化大院和党员活动室,同时开展了争创文明村和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村风正,民心齐”,1997年虽然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和特大暴风雨袭击,但西鲍井村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仅水稻生产一项人均增收1000多元。

  人物简介

  马玉俊   1949年出生,1967年12月参军入伍,196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现在东营武警支队工作,为团级干部(已退休)

  李延青   1965年出生,1987年10月参加工作,199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曾历任河口区武装部秘书、河口区纪委(委员)案件审理室主任、河口区物价局局长。

  周新华  1967年12月出生,1986年10月参加工作,199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历任济南军区二十集团军电子对抗站站长、连长,济南军区电子对抗团教导队副大队长、情报整理室主任、三营副营长、河口区武装部正营职参谋,现任河口区油区办稽查大队副大队长(享受正科级待遇)。

  村里历任带头人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分别是:王守德、鲁德明、刘洪义、张福成、苏金钟、高忠歧(挂职)、鲁宝东、耿福国。

  历任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分别是:王守德、刘长增、李延东、苏金钟、鲁宝东、耿福国。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