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村

关键词:

  新华村位于新户镇政府驻地西南6公里处,东邻四顷二村,西邻南王村,南邻东华村,北邻友谊村。全村土地面积1551亩,其中耕地面积751亩,苇场和荒碱地800亩。2015年,全村116户,318人。主要有杨、刘、王、张、李、郭、苏、郭、耿等姓氏。

  1926年,沾化县刚家王长法迁此立村。因土地分为7份,故取名“七扣村”。1951年,改为新华村至今。

  黄须菜的记忆

  只是一场雨水过后,那原本还是烈日下炙烤得白花花的盐碱地上,便会葱葱茸茸一片,绿得异常显眼,异常醒目,这便是黄须菜。只要随便走一走,黄河三角洲土地上到处是这种精灵。

  黄须菜和它同在一片土地上的人们感情最深。三角洲土地年轻,黄河水中泥沙在此仅仅沉积了上百年的历史,是一块新生的希望。所以还在蛮荒的时候,人们怀揣着美好的憧憬,推着独轮车从四面八方赶来,落居于此。初到此地,除去漫地的芦苇和黄须菜,再没有其它的惊喜之物了。有生命在,就能在此过活,人们执着地留了下来。没有房子,挖地窝子,上面盖的是芦苇,下面铺的也是芦苇,遮风避雨,暖和宜人。剩下的食物问题,只有向黄须菜讨要了,不用过多的推敲,它的美味足足滋养了人们。即使到了现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繁华都市,变化巨大,唯一没有变的是人们依旧钟情黄须菜。

  采摘黄须菜的最佳时间一般是在雨后或清晨,原先在日头下身体有点干瘪的身体,经过一阵雨水和一夜露水的滋润,便变得张扬蓬松,鲜嫩欲滴。每逢这时,人们就会挎上小篮,如散步一般,房前屋后,沟边路旁,不用劳神费心,只要稍微一弯身,随手扯上几把,小篮已满。这里没有贪多的,因为黄须菜随地都是,吃得是个新鲜,图得是一个惬意。回家的时候,路人没有注意你臂上的小篮,小篮里的黄须菜,黄须菜的多少,它只是黄河口人餐桌上必备的一道佳肴,只有没了它,人们才会注意。

  人们回到家,把黄须菜洗择干净,放入沸水焯一下,捞出,放入凉水中一拔,攥出水分,成几个菜团放入盘中,即可待做成各种美味。黄须菜味微咸,营养价值高,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可估量,它虽是农家小院餐餐必备的寻常菜,但若在城里大饭店的餐桌上偶得一盘,便会让那些尝过山珍海味而口中乏味的食客的嘴巴美美奢侈一把。心灵手巧的农家人总能变着花样把黄须菜调制成各种美味:凉拌黄须菜、蒜蓉黄须菜、辣炒黄须菜、焯炝黄须菜……最后再加上一盆黄须菜鸡蛋汤,一桌黄须菜大餐便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如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渐渐在客人心中流淌开来。如果酒至正酣意犹未尽的时候,主人就会魔幻般地端出一盘黄须菜海鲜水饺、一盘黄须菜猪肉包子和几个黄须菜玉米窝头,任你品尝,吃在嘴里咸丝丝、滑溜溜、美滋滋的,直至你摸着鼓鼓的肚皮,打着满足的饱嗝,砸着嘴巴久久回味的时候,主人才会罢手自己黄须菜的手艺。

  黄须菜虽生在盐碱的不毛之地,但生命无时不刻绽放异人的光彩。它始终不屈不挠贫瘠坎坷的命运,如果把它放在肥沃的土地上,它会一蹶不振,甚至慢慢消亡,它不是命贱,只是适应不了舒适的环境。土地越是盐碱,它的长势越是郁郁葱葱,就连海边的沙地上也舒展着它的生机。举目从陆地向海边望去,它夏季一片葱绿,和大海连成一片,海陆一色;秋天到了,它开始慢慢变黄,又慢慢变红,等寒霜降下的时候,它已是火红一片,染红了陆地和大海。归航的渔家小船只要望见海边那一抹浓重的火红,就会雀跃起来,因为岸上的呼唤已迎面扑来……

  黄须菜虽是咸咸的,但它总给人甘甜。每次吃到嫩嫩的雨后的黄须菜,思绪总是美美地萦绕心头,久久不去,又盼再一次雨后……

  人物简介

  董丙清   1944年牺牲。

  郭吉泽   1952年4月出生,1973年1月参加工作,1975年8月加入中国共党,部队转业后,任职沾化县财政局副局长。2012年4月退休。

  王向亭   1956年4月出生,1976年12月参加工作,197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东营市河口区工商局分局工作,1993年-2007年任消协秘书长。

  王美香(女)  1957年月出生,学历1974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加入中国共党,历沾化县 东营市农业局副局长等职。已病故。

  杨书洪   1964年出生,1984 年 7 月参加工作,199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2005年任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河口分公司经理,2005年至今任中华财产保险公司东营分公司副总经理。

  杨书礼   1966年2月出生,1984年10月参加工作,198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10月任92635部队副团、中校。

  村里历任带头人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分别是:杨建一、王克田、耿复祥、张培祥、王金合、刘宝辉。

  历任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分别是:刘景三、张海涛、耿复祥、杨书香、张士奎、杨俊明、杨书华、杨富海、张培祥、王金合。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